時間: 2007-05-05 (週六) PM 7:30 (免費入場,自由入座。)
地點: 有河 book
地址: 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5巷26號2樓 (02)26252459
主唱: 王昭華

消息來源

有何不可?!iú-hô-put-khó ?!(花埕照日 | 王昭華的歌友誌)

王昭華要來有河開唱了!!!(有河Book 書店)

(圖 logo/文 原載於 合樸農學市集(http://www.hopemarket.com.tw/))

五月五日,我們農民市集見 (http://www.hopemarket.com.tw/?p=261)

【轉載/摘錄】從今年的5月份開始,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六,合樸農學市集將於東籬農園的大草坪舉行,不僅有暖暖的陽光,還有當令的蔬果陪伴,採買新鮮的蔬菜與水果是最令人開心的!!來吧,帶著輕鬆的心與愉快的腳步與農人們聊聊你的私房菜,邀你一同分享農人豐收的喜悅。(More

【轉載】美好生活的具體實踐:合樸農學市集(http://www.hopemarket.com.tw/)

2006年的十月份,有一群關切環境、農業及社區互助的人們聚集起來,包含靜宜大學的陶蕃瀛老師、東籬農園的陳孟凱先生、植物保護基金會秘書李美雲小姐、溪底遙學習農園的馮小非,以及社區工作者許婕穎….,我們覺得,如果可以讓更多社會大眾認識有機農業,就可以有更多農友採用有機農法來照顧土地,整體的環境就能永續維護,生產與消費的距離也會更接近,甚至可以逐漸形成一種互助合作的生活模式。

我們相信,美好生活需要眾人合作,和諧、志願地簡樸過活;簡樸的生活需要從農藝生產和學問反思開始; 而實踐簡樸、合作、和諧的生活,需要一群人交流切磋,互助支持;所以我們將這個孕育中的社群命名為「合樸農學市集」。其中有幾項重要元素….。…….詳細內容,請繼續閱讀

(原文刊載於部落格 生活在臺灣

原本今天上午要到土城承天禪寺的賞桐步道去油桐花,結果一大早起來就聽到滂沱大雨,而且一場下的比一場還大!看著上午的這種雨勢,心想大概一堆油桐花都被打落了。再說下雨之後的山上濕滑,我也不太想去了。於是決定在家把《綠的海平線》心無旁騖的好好看一遍。心裡真的是感到很難過,如果不是因為戰爭,如果不是因為政權的轉移,在這動蕩的年代。他們在當時的時空、環境當下,根本無法自主選擇,只能為了生存想盡辦法活下去。卻不知道當下做了決定之後,往會會有什麼樣的改變或後果,完全是無法預料的。這是我處於這個承平時期的人所無法想像的。(承平時期?其實我覺得現在政治很亂,雖然不像戰爭,但也夠讓人心煩了)每個人在1945年後,不論是選擇繼續留在日本、返回台灣,或是前往中國,每個人的際遇都不盡相同,真的只有處於當下才能體會當時的那種心境了。決定要把這部紀錄片拿給外公和外婆看,他們的感受一定比我要來的深刻。

文/何義麟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教系教授)

看到《綠的海平線》紀錄片完成,心中真是萬分欣喜,如此鮮活的影音紀錄,可以說是一種最佳的歷史教材。這是太平洋戰爭時期台灣少年被動員到日本造飛機的故事,他們在年少的時光奮發向上,積極追求自我的實現,但卻在大時代的衝擊下,經歷多重的艱辛與苦難。不論從個人史或民眾史的角度來看,他們的經歷都是一段值得大家傾聽的故事。然而,由於過去的戒嚴時代的封印,讓親歷者無處訴說,子女們無緣得知,以致這段歷史至今尚未獲得正視。近年來,經過許多人的努力,台灣少年工的歷史逐漸為人所知,如今能夠將將這段故事化為影音資料,讓更多人認識他們的事蹟,這項成果應該可以說是紀錄片製作者對歷史教育的一項重大貢獻。

台灣少年工的故事,大概要到1990年代以後才逐漸為人所知。筆者直到2000年才對這段歷史有比較清楚的認識,隨後透過日本友人的介紹,才有幸見到這批歷史的主角。不久之後,又透過網路的聯繫認識到關懷少年工戰後命運的導演郭亮吟。當她詢問我有關少年工的問題,並提起要為少年工拍攝紀錄片時,心中既高興又擔心,因為基於自己期待這類的作品,就鼓勵一個年輕人去做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似乎有點不負責任。不出所料,郭亮吟的拍攝計畫並非如此順利,記得好幾次幫忙撰寫申請經費的推薦函,結果卻都無法如願。但是,出乎意料地,她不沒有因此氣餒,而且還直接遠赴日本神奈川高座的歷史現場長期駐守,努力不懈地將這部紀錄片拍攝完成,僅以導演個人的毅力與決心而言,就足以令人欽佩不已。 (more…)

(原文刊載於部落 咱們的咖啡屋/觀賞【綠的海平線】窺見老爸的青澀少年期)

允諾自己,
要將公視的【綠的海平線──台灣少年工的故事】,
轉換成文字,已經有好長的一段時間。

可是,每每坐在筆記型電腦前,
想到老爸像姪子禪、璟這麼大(國中),
就離鄉背井,
在日本接受嚴格的軍事化訓練,
飽嚐戰火的洗禮,
面對死亡的威脅,
忍受戰後物質匱乏的苦難……

腦中很自然的浮現老爸晚年,
在睡夢中驚叫的聲音、模樣……
就淚流滿面,無法書寫。 (more…)

(圖/文 原載於 溪底遙學習農園

【好消息放送】 2007年黃柳丁醋預購中

【摘錄/轉載】社區學園─溪底遙的自然教學與圖書館(文/馮小非)

溪底遙從2003年開始,試著和農民一起學習對自然友善的耕作方式,這幾年和農民一起學習的過程,除了和自然相處的愉悅,在面對「學習」的課題上,也讓我反省了許多過去沒有意識到的盲點。

跟農民比較起來,我的成長過程可說非常順遂,兒時住在台北,學校的資源豐富,放學後有逛不完的書店,家裡對買書錢從來不省,父母對功課也管的緊,讓我儘管想偷懶,也還是熬完了升學階梯。

這裡的孩子不是這樣長大的。中寮鄉沒有書店,鄉內只有一個圖書館,平時只有白天開放,居民又都住的零散,路途遙遠,早年放學就要趕緊走路回家,否則天黑了都還沒回到家門,現在是靠父母接送,但是回到家除了看電視,幾乎沒有其他延伸的閱讀可能。 (more…)

上週五夜,經edelweiss的推薦,看了公視播放的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導演是郭亮吟,內容敘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1943年到1944年左右,日本找了八千多位的台灣少年,去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的高座海軍工廠,參與製造軍用飛機。

  當時是日據時代,日本政府以去日本學製造飛機,不但能學到一技之長,而且可以減輕家中經濟負擔等等宣傳方式,吸引了一些台灣少年志願離鄉背井,到人生地不熟的海的那一端打拚。後來,日本戰敗,有的人回到故鄉,有的人留在日本,有的人去了中國,當然,有的人死了。

  紀錄片訪問現已是七、八十歲一些當時的少年工,還有相關人員,穿插照片、影片、檔案,以平靜沉穩的手法來呈現這段歷史,不煽情,不憤恨,甚至不控訴,好像就只是一段過去。這樣的過去,有多少的血淚,有多少的苦難,淡淡就帶過了。

  說一段讓我哭了的片段:影片中訪問了一個當時在台灣任教小學的日本老師,因為日本政府要召募少年工,規定學校老師要負責宣傳,報名人數不可以太少,所以,老師用了一些逼迫的手法,甚至包括到馬尼拉去。訪問老師時,對於那些學生,尤其是去馬尼拉的,根本再也回不來了,他非常悔恨,說著說著就流淚了。

  對於戰爭相關的影片,不會主動接觸,總覺得戰爭的無奈,戰爭的殘酷,戰爭的無望,會讓心情低落,這大概是一種逃避,或者說趨吉避凶的作法。在看〈綠的海平線〉之前,根本不曉得有這段過去,看了之後,於我,只是故事,只是遙遠;於他們,卻是生命,一段不可抹滅的曾經。

(原載於部落格 兩隻貓的生活

一直以來對於紀錄片有一種特殊的喜愛
也很想紀錄一些東西下來
特別是長輩們的故事
用心不夠的自己
只能懷抱著這個夢想在腦海裡
曾經想過
一些原住民的耆老或是一些經歷過戰爭的爺爺奶奶們年紀越來越大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
活歷史的故事書也一天一天的從台灣的某個角落消失
到底自己想做什麼樣的紀錄片
其實也沒有一個頭緒

剛好同學邀約跑去看綠的海平線
看到年輕的女導演
還有現在座談的影中主角們”台灣少年工”
八千多個爺爺們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迫於政權轉換
一些爺爺始終隱藏著最寶貴的故事 (more…)

不知道為什麼,看這部片子前,我的內心很澎派…
我在全美戲院排隊著,等候著要觀賞這部紀錄片,
站在人龍後,我腳下踩的是柏油路…

那時候我很感動,眼眶也濕濕的,
原來支持台灣電影的人其實是有的,
雖然這是免費的影片,不一定叫好,大家也願意來,
願意花一點時間響應台灣本土文化創意產業的活動,
我想為你們拍拍手,我對台灣的電影很有信心。

萬分幸運,我欣賞到了這部片。 (more…)

■《草木戰役》, 2007∣出品.製作:印花印象∣MIMEO FILMS

紀錄片【草木戰役】 2007.05.11(五)晚間2200~2300,台北公視 | 2007.05.12(六)早上0100~0200,台北公視_ 重播

影片部落格 : http://www.exotic-exoticism.org/
印花印象介紹網址 : http://saltie.netfirms.com/productdata/000025.html#more
(more…)

《嘜相害》2006∕DV∕21mins 向左走影像工作隊

向左走影像工作隊 vs.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
台北縣政府5樓507會議室(北縣板橋市中山路1段161號 捷運板橋站3號出口)

★2007-05-13 (日) 18:30 ~ 20:00(男女主角出席映後座談)
★ 2007-05-15 (二) 14:30 ~ 16:00 (日日春協會出席映後座談)
★5月15日 (二) 16:30 金穗開講:【與娼同行,翻牆越界─談性工作者的處境與人權】

時間:96年3月24日 星期六 14:00-17:00
地點:台北市NGO會館(青島東路8號)

請繼續閱讀影片本事 (more…)

【 消息來源 Hito Radio News, 2006-11-01 】

高中世界史文化課程 紀錄片雙年展成最佳輔助教材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台中市政府、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承辦的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10/27-11/5在國美館、台中市文化局和科博館熱鬧舉行。

本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展期十天,週末時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文化局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三個映演場地總是擠滿了人潮、大排長龍,但平日白天的場次也經常可以看到大批穿著各級學校制服的學生們坐在觀眾席上,讓來自世界各地、出席影片映後座談的導演們誤以為台灣的學生們都愛電影成痴,竟然都蹺課了!!原來是大台中地區的學校老師們聰明地利用了這次影展在台中舉行的機會,帶同學們以看紀錄片作為校外教學的一環,其中文華高中的社會科老師們最積極,特別挑選了一些跟班上高二生的課程若干符合的主題影片,讓同學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文華高中歷史老師賴雯祺表示,包括《大家都來疊羅漢》、《不設防監獄》、《世界多美好》、《我的白馬王子》、《綠的海平線》、《奶奶的老屋》、《革命前夕》和《看見看不見》等片,都在她羅列的重要片單之上,其中《不設防監獄》對即將學到世界文化史的高二學生來說,是很好由另一個角度看到當年美國殖民政策後續影響的課輔教材,而《世界多美好》描述荷蘭遊民生活則跟社會福利制度議題有關。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讓每一班的學生都能看全這些電影,她已經準備在事後藉由課堂上的討論,讓同學們能夠獲致課本之外多一點的經驗、知識。而該校的其他科任老師同時也挑選其他像《黃梅調電影探索-梁兄哥凌波》符合國文課學生需求的影片。 (more…)

真的非常訝異,這部片子重現了台灣歷史中我完全沒聽過的一塊,而且導演非常年輕。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徵召台灣的少年去日本空C 廠製作戰鬥機,他們的年紀大約只有十四、十五歲左右,因為聽說可以去日本半工半讀,五年後可以做技師找工作,所以許多少年半自願半被迫被送去日本。事情當然不如想像中美好,為了打掉羅斯福和邱吉爾的腦袋,他們二十四小時輪班不停製作飛機。之後日本戰敗,少年們有的回台,有的跑去中國;回台找不到工作,去中國更慘,身分變成了日本人,想盡辦法再回到日本,卻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辛苦輾轉,他們的一生奉獻給國家,卻歷經二次大戰、二二八、白色恐怖,被國家政府搞得沒有身分也沒有生存的憑依。 (more…)

半年來由於追逐神風特攻隊的蹤跡,挖掘完整的宜蘭軍事地景,促使我們今天特地趕往慈林觀看一部有關少年飛機工的電影「綠的海平線」。

導演郭亮吟看起來與我年紀相仿,卻多了老沈的氣質。(「老沈」是Elliot對我的形容詞,但我覺得相較之下,就比較不適合我了)

我很欣賞這部紀錄片。

觀看的過程中我就已感受到這部片子在史料上的蒐集非常困難,看似簡單的手法其實卻很高明—以飛機工的生命,表現了二次世界大戰至光復期間台灣、日本、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也表現了台灣人在歷史洪流中的生存與認同。所碰觸的議題非常的複雜。電影敘事的方式樸實、內容紮實,一個片子竟然也拍出了超越學術價值的成果。

電影播放結束之後,導演配合慈林的培訓工作說了她對理解歷史的看法:「如果我們不關懷我們這片土地,也不關心這片土地上的人,那麼去追溯歷史也就沒有意義了。」能說出這番話的人,內心鐵定不是像她的身子骨看起來那般柔弱。是有實踐慾望的人,才會說出這番道理。 (more…)

「性別人權實踐」系列論壇Ⅲ——法入社區

《嘜相害》2006∕DV∕21mins 向左走影像工作隊
時間:96年3月24日 星期六 14:00-17:00
地點:台北市NGO會館(青島東路8號)

《嘜相害》是關於街頭性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全片在幾乎沒有製作經費的情況下,以游擊作戰方式完成:以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長期累積的外展田野資料為基礎,結合電影、劇場工作者共同創作,將街頭流鶯的勞動和生存甘苦,編寫拍攝成21分鐘的紀錄片式戲劇(Docu-Drama)。

片中演員精準的演出,寫實而不失風格化的影像,呈現了性交易立法與執法機制問題。原來性工作者與警察同樣是高層「拚治安」的受害者,在數字的表面業績壓力下,警察與線民採取「釣魚」方式,引誘性工作者上鉤,弱勢相殘的戲碼,活生生地上演。 (more…)

多了解關於新莊樂生療養院二三事

挽救樂生 公開討論 暫停迫遷
http://savelosheng.googlepages.com/home

「護樂生、文化發聲」連署聲明
本文原載於快樂 樂生-青年樂生聯盟行動網頁 : 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article_id=6698389 (more…)

(敬請協助轉傳:一起支持有機農業!)

轉貼自古少騏的部落格

各位親愛的朋友:

我的弟弟古文錦,幾年前開始在家鄉美濃進行有機耕種,同時與一起參與的農友們組成了美濃有機米產銷班,共同為無毒環境以及人類的健康而努力,這樣的理想雖令人感動並鼓勵,但他們仍要面對許多現實的挫折與挑戰,其中最大的困難在於銷售,由於農務繁瑣,產銷班目前對外銷售的機制仍尚未健全,人手、網頁付之闕如,雖時有媒體報導他們,但眼見這一季的有機地瓜,即將面臨春暖發芽的壓力仍多有庫存,我心想或許很多喜歡吃地瓜的朋友根本不知道他們有栽培有機地瓜,因此發了這封信,看看朋友們是否可以用聯合購買的方式來支持他們,讓有機耕種隊伍因為您而有個溫暖的春天! 古少騏

(有機地瓜,無農藥無化肥,土地經合格驗證,營養成份,就不用多說了吧?真的很好吃….)

認識古文錦和有機耕種的理念
返鄉深耕
http://www.bwmc.org.tw/Tfr/tfr_64/tfr_64_12.htm

訂購資訊
宅配:1包100元,一次訂購20包以上免付運費,未滿20包以上者須另外負擔100元運費。可用電話、傳真或E –mail聯絡,告知訂購者姓名、電話、送貨地址與產品數量。

豐原三民書局:提供零售,可前往購買
電話:04-25244754 豐原市中正路30號
我們還有其他產品,請參考其他DM,歡迎向我們訂購宅配到府,或洽三民書局訂貨共同購買取貨。

美濃鎮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
地 址:高雄縣美濃鎮中興路一段31號 電話:07-6850938 傳真:07-6852172
班 長:古文錦 0955308583 E -mail:ku.wenchi@msa.hinet.net

美濃有機產品 宅配訂購單 (more…)

原文和照片刊載於部落格北投虹燁工作室若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本篇文章內圖檔,感謝!

斗六同好HANS兄熱情贊助「高座海軍工廠開廳記念」杯。
同在雲林縣的斗六及虎尾,
搞不好杯子及照片的主人是熟識的少年工也不一定!?

(照片中的青花高足小酒杯是撿拾自「落英繽紛」的廢棄日據時代宿舍深院之中,杯面上隨興描繪清談的僧人,狀極拙趣,另書「雅人情語」,近杯緣處並轉印著「高座海軍工廠開廳紀念」一行紅字。~註~此文和照片來源原刊載於部落格青春ㄟ布魯斯─拾荒劄記

這幾張照片是在寫著「虎尾郡虎尾街」的老相本裡發現的,
照片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
但我一看便確認是高座海軍工廠少年工。

有人認為這些少年工並不如上戰場的台籍軍夫、軍人或少年兵,
其時代及歷史地位不是那麼重要;

我覺得任何時代、任何人都有其活著的價值,
並不是做了什麼事、生命的長短就有分別,

就是所有的一切,
才構成這個世界及歷史。

(原載於部落格 傑夫的世界

這是許許多多悲傷的故事的集合

說明了戰爭的殘酷

年輕一輩的我們很難體會的一段歷史

但這確確實實在台灣的近代史中佔這重要的一章

我看”綠的海平線”的紀錄片

感覺又遙遠又強烈

這就我們祖父那一輩的歷史 (more…)

(原文刊載於 2007.02.17 中國時報 人間副刊)

去年,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巡迴播映,使我開始注意臺灣少年工的問題。後來看張良澤回憶錄,提及他叔叔當年已知無法逃避兵役,遂以志願學徒出陣,當戰鬥機裝備員,不過連飛機都沒摸到,日本就戰敗,之後留日不歸。這也算一種少年工了,張良澤會致力為臺灣少年工奔走牽線,大概也因有這一層背景在吧。

有次在圖書館借書,瞄到《赤手空拳:一個少年工的故事》一書,立刻借了此書。作者陳碧奎當初是陪弟弟去學校才有唸書的機會,後在學校老師的遊說下,終獲得父親首肯,唸至小學畢業。也因此,當他看到有少年工這個半工半讀的機會時,便自作主張,偷爸爸的印章去簽同意書。在日本的日子,就如《綠的海平線》所述。更令我印象深刻是他戰後回臺灣的際遇。 (more…)

文/ 郭力昕 評論工作者
(原文刊載於 中國時報2007年2月2日 人間副刊

當紀錄片的生產和映演,在台灣愈加地傾向成為新的流行與消費性事物時,郭亮吟製作、導演的「綠的海平線」,安靜、深刻的端出一部具有典範價值的紀錄片製作。這部以大量的訪談、影片檔案、資料研究、和聲音所構築起來的歷史陳述,透過對日本殖民末期的台灣少年飛機工的血淚歷史經驗,在微觀取徑的材料裡,勾勒出一個有著宏觀意義的歷史視野。進入晚年的少年工們,追溯自己歷史經驗和記憶的話語,在導演準確的剪裁取捨下,成為一組觀點開放且具有反省力的訊息。

「綠的海平線」展現了台灣少見的紀錄片專業製作水平:厚實細膩的訪談內容與技巧、訪談與檔案影片的精準對位剪接、舒緩沉穩的運鏡、上乘的配樂、層次分明的聲音處理、林強優美而溫暖厚重的閩南語旁白──這些紮實細緻的基本功,在許多急切而鬆垮的紀錄作品裡常不見講究,但郭亮吟一絲一毫嚴謹以對。導演與製作團隊的謙抑、嚴謹、與專業,清楚反映在這部影片的製作水平與作品氣質上,幾乎無懈可擊。 (more…)

近年來諸多紀錄片雨後春筍般接連推出,若時間與地點允許,我會盡量去觀看。
而綠的海平線則是我認為其中的佳作。

紀錄片反映的是導演的觀點,和透過這個觀點所希望我們看到的事情。「綠的海
平線」講述的是在二戰期間,日本從台灣募集的八千多名少年工的故事,他們的
工作是到日本接受訓練之後建造戰鬥機,然而飛機還沒來得及造出來,戰爭就已
經結束了,戰後日本放棄了台灣的統治,他們失去了祖國,然後看到了另一個軍
紀散漫貪污腐敗的祖國踏上了他們的故鄉,有些人選擇回來台灣,有些人選擇投
奔海峽另一邊的祖國,有些人則待在日本,不管那一條路,都讓他們深切的感受
到,自從他們懷著愛國心離開了故鄉踏上了日本國土起,就註定了他們孤兒的命
運,看著淚眼縱橫並且此後竟再不相見的父母;和好友流散四方多年以後輾轉得
知他的死訊,他們的青春在時代的巨輪之下輕易的被輾碎並且遺忘了,悲劇,悄
悄的上演以及落幕,幾乎沒有任何關注。

這樣的題材放在今日更有其必要,我們的教育嚴重忽略了自己的歷史,過去被壓
抑,記憶被抹煞,沒有歷史的國家,永遠都只能沉輪在無窮盡的內耗之中,沒有
強有力的向心認同。

在技巧上,由於本片是回憶錄性質的紀錄片,因此多半以訪談、老相片、以及旁
白為主。而導演郭亮吟在既有的材料中把品質盡可能的提高,包括旁白的語調,
以經過琢磨之後的優美正確的台語為主,當中的字幕翻譯也盡可能的務求精確,
而非用時下隨便用北京話直翻音的錯誤台語。片長僅約一小時,但是小環節處卻
力求精確,是個小而美的高品質之作。 (more…)

(原載於部落格 wudaCrow’s campsite II)

拍歷史紀錄片很難。是,拍好歷史紀錄片很難,才對。拍一個歷史紀錄片僅是把舊照片影片剪剪接接堆堆疊疊也成,但百衲拼布和疊疊樂玩完了以後,展開了怎麼樣的光景?

就飛機少年工的題材來說,《綠的海平線》處理地夠努力,也能感受到成果。如果要為像柯林頓或布萊德彼特這種人拍紀錄片,隨便湊湊也能有段什麼東西出來。材料多到只能籂選,不必尋找。可是二次大戰時的臺灣飛機少年工不行,當下,他們身處社會的基層;事後,他們退縮時代的邊緣。並不會有全程跟拍的動態影像,所以勢必面臨潦草的書簡、倖存的相片、白雲蒼狗的田野、舖天蓋地的口述等各種形態的材料,而且可能都物以稀為貴。

  可以想像,一部影片若只有幾個老人面對鏡頭說東道西,加上一堆平面資料,會有多麼──可怕。《綠的海平線》沒那麼可怕,書信的部分,不只原稿旁寫上翻譯,還找來年歲相仿的少年以日語讀出信的內容。我覺得這很要緊,是將平面資料立體的關鍵,關係觀眾如何感知歷史。 (more…)

導演「郭亮吟」耗費四年搜尋珍貴史料 《綠的海平線》紀錄台灣少年工的故事

◎發稿日期:2007 / 02 / 01
公視今晚十點首播

二次大戰期間,八千多名台灣少年被徵募到日本海軍工廠生產戰鬥飛機,珍貴難得的歷史鏡頭,將在公視今晚十點「紀錄觀點」首播的《綠的海平線》中獨家曝光。 (more…)

【來源:emeraldhorizon / 發佈日期:2007/01/22 】
【攝影記錄/ 文字 : 郭亮吟】

曾經參與過《綠的海平線》的放映活動或是購買過紀念T恤的人,對文宣品的書法字和印章都留有深刻印象,它們都出自於「信義書局」的老闆—林家成先生之手。

在復興南路上經營社區書店「信義書局」的林家成先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不虞餘力,我個人一直希望能夠撰文將他與書店介紹給大家,但是先前投入密集的映演活動,因此延至今日才和大家分享。

2006年2月,《綠的海平線》映演活動正在籌備當中,我同時還擔任印花印象拍攝《高校有刀》的錄音指導。某一日在離開拍攝現場的途中,路過光復南路的「信義書局」,櫥窗裡風格特殊的印章緊緊抓住我的目光,一腳踏入店內,因而結識了書店主人—林家成夫婦。

當我告訴林家成先生,希望請他為台灣少年工的紀錄片設計印章和書法,他馬上就答應,而且很巧的是他店裡ㄧ名常客—陳清富 先生,也曾當過海軍工員,後來我與製片 佳雯不但訪問了這名少年工前輩,還邀請陳先生ㄧ起到台北科技大學和學生們分享他的海軍工員經驗,因為這位陳先生也是畢業於台北科技大學(前身 台北工業專科學校)的老校友呢!

不同於一般店家用電腦所刻的橡皮印章,林家成先生細心挑選石材、構思文字造型和印章佈局,親手一筆一畫「刻」成印章。他不但替《綠的海平線》刻章,還分別寫橫直式的書法標題作為文宣品設計之用。然而讓我深受感動的地方,除了他認真對待藝術創作的態度,還有他和夫人在辛苦經營書店的同時,盡力回饋社會的心意。 (more…)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募集八千多名台灣少年志願前往日本海軍工廠生產軍用飛機,許多珍貴難得的歷史鏡頭、檔案資料和重要當事人第一手訪談內容, 二月二日晚上十點將在公視「紀錄觀點」首播的《綠的海平線》中獨家曝光。

《綠的海平線》從民眾觀點呈現台灣少年工生命脈絡,訴說台灣少年志願前往日本製造軍用飛機,在混亂年代中為了求生存、卻又為時代改變而翻弄的命運。本片不但入圍國內多項影展,也是第一次將台灣少年工的故事搬上螢幕的台灣媒體。

導演「郭亮吟」與工作團隊花費四年時間,在台灣、日本、中國等地奔波拍攝,採訪了數十位當事人,搜集珍貴檔案史料,音樂人 林強首次爲紀錄片擔任閩南語旁白配音,國際知名的匈牙利電影配樂 Tibor Szemzo擔任配樂。

《綠的海平線》去年曾在不同地方巡迴放映,受到觀眾迴響熱烈,遠流出版社與智慧藏近期將出版發行DVD家用版和公播版,除了閩南語版的旁白,加入了客語版和中、英、日語字幕,敬請期待!欲收到發行最新消息者, 歡迎來信shonenko@quietsummer.com!


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台灣少年工的故事】電視首播
頻道~公共電視 紀錄觀點(第13台)
時間~2月2日 晚上十點
重播~翌日凌晨一點(2月3日 )

詳細放映時間和細節, 以公共電視記錄觀點公佈為主, 請參考其官方網站

【大紀元12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十四日電)由一位不願具名女士捐助的K氏台灣青年人文與科學獎,2006年得獎名單今天出爐,人文獎得主包括紀錄片導演郭亮吟、紀錄片製作陳育菁,科學獎得主是台灣大學物理所博士後研究員林夏玉,每位得主可獲得新台幣五萬元獎金。

K氏台灣青年及科學獎頒獎典禮上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K氏青年獎助計畫主持人、著名詩人李敏勇指出,這個獎項是由一名不願具名的K女士捐助,今年邁入第五年,獎項旨在鼓勵關懷台灣社會的青年,原本只設有人文獎,去年起增加了科學獎。

李敏勇說,這個獎項每年選在聖誕節前夕頒發,鼓勵得獎人在人文之路與科學之路的努力,以及兼具台灣信念與社會關懷的精神,今年共有三名得主,得獎人全部都是女性。

人文獎得主郭亮吟是紀錄片導演,曾參與多部跨國合作劇情片與紀錄片,作品「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綠的海平線-台灣少年工的故事」分獲多項影展獎項,為影像台灣的歷史追尋留下見證。 (more…)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回顧過去這一年,要向許許多多的人說聲「感謝!」,謝謝大家這一年來給予所有團隊的支持與鼓勵,也謝謝觀眾們的分享和回應,我們會努力不懈,期許自己持續有所進步。 (more…)

《綠的海平線》的部落格是架在一個獨立系統之上,內容和官方網站同時更新,沒有免費部落格空間的惱人廣告,也不須同意部落格提供者的不合理使用契約。

正當許多使用免費部落格的朋友們困於blog.yam.com與blog.roodo.com(蕃薯藤與樂多)之爭中,《綠的海平線》部落格的網路小編們還以為自己倖免於難,但陸續發現先前一篇篇網路迴響的文章也一一淪陷(連結失效…),於是連忙趕工更新連結內容,但還是有些文章處於失聯狀態….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們發現自己先前提供給部落格張貼的文章連結有失聯狀況的話,敬請和我們連絡,我們會盡快更新!我們歡迎更多的朋友可以將你們的分享寄到blog.shonenko@quietsummer.com,感謝!

敬祝大家 佳節愉快!

(本文同步刊載於王昭華的部落格 花埕照日

~彼站,阿亮的片「綠的海平線」放映會當咧巡迴,台灣頭台灣尾,一場過一場,逐場攏有足濟少年工阿伯出席。加上進前佇出版社的工作,定定有機會浸佇日本時代──可能是因為安呢,對彼個時代的人的味,鼻一下就會認得。

「阿亮,阮社區彼個老人,有可能是少年工喔!」會記得彼當陣,我是安呢向阿亮通報我的發現佮猜測……..~

【台語原文~下方有華語翻譯】 (more…)

« Previous Page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