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 文章


http://gha33.pixnet.net/blog/post/51458818

第33屆獎勵優良影像創作金穗獎頒獎典禮
王承洋《生日願望》奪首獎《生日願望》王湘涵封金穗小影后
《軍教男兒–台灣軍士教導團的故事》郭亮吟再抱金穗紀錄片大獎

第33屆金穗獎頒獎典禮於3月25日(星期五)晚間6點30分在台北市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烏梅酒廠盛大舉辦。一般作品類部分,王承洋導演的劇情 片《生日願望》因劇情結構與角色互動關係深具張力,獲得評審一致青睞勇奪獎金30萬元首獎,女主角王湘涵在該片中扮演獲知父母因意外遽逝的姊姊,但為了讓 視障的妹妹過個完美的生日,因此極力掩蓋父母雙亡的事實,卻反而與其他家庭成員產生衝突,突出的情緒表現與情感流露的掌控十分精準,奪下最佳女主角獎,成 為本屆金穗獎小影后。次於首獎的第二大獎-最佳劇情片獎則由潘欣如執導的《一天》拿下,已獲得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觀眾票選獎的本片,透過一個罹患罕見疾病 「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的小男孩,讓觀眾看到一家四口為彼此做出的關懷與犧牲,故事情節真摯感人;獲得金穗獎會外賽-第五屆部落格達人推薦獎首獎的《時代照 相館》,亦因其獨特的場景風格獲得優等獎及最佳美術設計的殊榮。

獲得最佳紀錄片的《軍教男兒–台灣軍士教導團的故事》,記錄1950年四千多名男兒參加孫立人將軍成立的「台灣軍士教導團」,卻突然接到「歸休」命 令,而遲遲過了五十多年都沒有退伍的故事,本片由於資料考證豐富完備,且以幽默手法呈現嚴肅主題而令評審讚賞不已,導演郭亮吟則是二次獲得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榮耀。 (more…)

【消息來源/20100818/文建會】

2010第七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競賽單元」入圍名單揭曉

完整入圍名單請參考影展官方網站:http://www1.tidf.org.tw/2010/news/news_detail.php?id=008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818 18:25:41)國立台灣美術館於今(18)日下午在文建會一樓藝文空間舉行「文建會2010第七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競賽單元入圍名單公佈」記者 會。文建會副主任委員李仁芳、國立台灣美術館副館長張仁吉、策展人王耿瑜、初選評審代表小野與多位入圍台灣獎之導演皆親臨會場,現場由象徵本屆雙年展主視 覺之「孢子人」舞蹈揭開序幕,帶出本屆「解放記憶」的主題,希望觀影者透過影像「一起回想腦中的記憶,重新理解過往的自我經驗」,並宣佈入圍「競賽單元」 的參展紀錄片。

文建會副主任委員李仁芳致詞時表示,記錄片透過真實而動人的影像,讓觀影者跨越不同的領域、國家與文化,藉由雙年展的舉辦 讓台灣的觀眾跨越不同的國界,進入不同的歷史與文化現場,了解不同的人生與場景,對世界有更多的理解與同情。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自1999年首屆舉辦, 角逐競賽單元的影片逐年成長,此屆收件超越1500部作品,為歷屆之最。期望此展開啟台灣紀錄片與國際對話交流的平台,拓展全民國際視野與觀點、推動台灣 紀錄片創作與發展。

國立台灣美術館副館長張仁吉表示,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提供台灣與國際記錄片在人文歷史的探討與交流,此屆除收到 1500件作品參賽外,其中角逐台灣獎的作品也高達244件,顯見雙年展的舉辦對台灣記錄片之推廣已展現影響力,未來也將以一年徵選、一年推廣的模式繼續 推廣優秀的紀錄片。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國美館承辦之「2010第七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簡稱為TIDF),影展「競賽單 元」收到來自世界98個國家、超過1500部紀錄片作品參與角逐競賽入圍,為歷屆紀錄片雙年展競爭最為激烈的一次。競賽獎項分為國際長片、短片、亞洲獎、 台灣獎。

國際競賽長片入圍的十五部佳片中,涵蓋來自以色列、獅子山、德國、荷蘭、瑞士、丹麥、義大利、匈牙利、印尼、美國等12個國家 的作品,姜秀瓊、關本良的《乘著光影旅行》與朱全斌的《聖與罪:陳映真文學與人生救贖》則代表台灣共同角逐該獎項。本屆入圍作品不僅在美學形式及敘事觀點 上,提供了最自由的藝術想像力;也在題材內容及多元角度中,看到了最冷酷的社會現實;我們更在諸多作品的創作態度上,分享了最無償的愛。其中不乏藉由珍貴 的資料影片,重現歷史現場,並在時空的切換中,逐步建構集體記憶,透徹地反映了全球社會、人文景況。

國際競賽短片入圍的十五部作品,來自 拉脫維亞、荷蘭、比利時、捷克、丹麥、德國、法國等15個國家;台灣部分,則由馬躍‧比吼《我家門前有大河》、郭亮吟《軍教男兒:台灣軍士教導團的故事》代表角逐獎項。競賽短片的拍攝主題較趨生活化,從日常生活文化的關照中呈現各地獨特的文化底蘊,諸如造船的技藝、服飾與時尚的演進、豬隻的命運、神靈信仰 等。 (more…)

【消息來源 :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2009.02.02 07:00 pm

「草木戰役」「綠的海平線」、「書包裡的秘密」等三部紀錄片,將參與紐約現代美術館紀錄片雙周影展,於2月16日及21日在該館演藝廳放映,導演將與觀眾現場交流。「草」片導演為劉吉雄,藉台灣外來、本土植物消長,暗喻族群關係;「綠」片導演郭亮吟追尋二戰時,台灣少年赴日造軍機的歷史;「書」片導演林泰州拍出學生成長。

Shonenko.

2006. Taiwan. Directed by Liang-Yin Kuo. In 1943, the Imperial Japanese government announced a work-study program in its colony, Taiwan, to recruit children to work in Japanese military factories. Over eight thousand boys enlisted. Shonenko reveals the unknown stories of these child laborers who left their families, homeland, and childhoods behind for the dream of receiving an education—a dream that would be shattered by war and the postwar political wrangling of Japan, Taiwan, and China. World premiere. In Chinese, Taiwanese, Japanese; English subtitles. 60 min.
The Secret in the Satchel. 2007. Taiwan. Directed by Lin Tay-jou. During his ten years teaching at a university, the director read more than a thousand of his students’ journals and was moved by their profound feelings of alienation. He asked three students to document their stories on film, intertwining dramatization, animation, song, dance, and interviews to depict their complex and troubled interpersonal, familial, and sexual relationships. New York premiere. In Chinese; English subtitles. 52 min.

In the Film exhibition Documentary Fortnight 2009, MoMA
(http://www.moma.org/calendar/films.php?id=12213&ref=calendar)

Theater 2 (The Roy and Niuta Titus Theater 2), T2
Saturday, February 21, 2009, 8:00 p.m.

〔消息來源 : 中央社 記者吳素柔 10/24 21:45〕

描述台灣少年赴日本製造軍機歷史故事的金穗獎紀錄片「綠的海平線」,最近獲得日本文化廳電影獎文化紀錄類首獎。此部紀錄片繼在日本NHK播出 後,明天起至三十一日將在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的「Jack & Betty」藝術電影院放映。

「綠的海平線」由郭亮吟執導、藤田修平監製,歷時四年拍攝,敘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八千多名台灣少年被募集赴日製造軍機的故事,不少人看過後都感動落淚。

除在今年獲得新聞局金穗獎,「綠的海平線」六月獲得日本湯布院文化紀錄電影節「松川獎」首獎,日前再拿下日本文化廳電影獎文化紀錄類首獎。

對於得到日本文化廳的獎項,郭亮吟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感謝審查委員們,對這部作品來說是很大的鼓勵;此外,也感謝「台灣少年工」前輩們的真誠分享,因而得以完成這部影片,並謝謝每位提供協助的人,期盼透過這部紀錄片和未來世代分享。

此外,「綠的海平線」明天起至三十一日在「Jack& Betty」戲院的「2008台灣電影週」活動放映;二十五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和晚間七時五十分的場次、二十六日下午二時三十分的場次,郭亮吟和藤田修平將 到場與觀眾交流。

【消息來源 : 台灣少年工 官方部落格 】

早川恩師奉令於1943年11月,自前日本海軍航空技術廠,轉勤到前高座海軍工廠服務,担任技手職務﹝屬判任官,與副技師同等﹞,不但認真教導台灣少年工學習技術,也很熱心照顧台灣少年工的生活起居,有關恩師的為人,作者於2007年09月15日,在本網頁發表「台灣少年工與善德寺」一編,在首項之「早川恩師與戰歿台灣少年工之慰靈碑」內,已有詳細的敘述,敬請參閱。早川恩師與夫人因年老体弱,約於五至六年前,住進養老院,夫人約於四年前先逝,早川恩師不幸於今年﹝2008﹞11月17日早上逝世,生與逝同一日,享年剛好足九十四歲﹝虛歲九十五歲餘﹞。

◎ 台灣高座會李雪峰理事長赴日參加告別式:

「台灣高座台日交流協會」李雪峰理事長,於11月17日19時左右,接到大和市「日本高座會」吳春生會長,及「高座日台交流の會」佐野た香會長以電話通知:早川金次先生仙逝的嚎訊,因距離告別式的時間緊迫,來不及組團赴日,次日﹝11/18﹞一大早託請認識之旅行社物色到僅剩唯一機票,李理事長單獨一人,在起飛前10分鐘趕到登機門,搭11時之UA班機,於14:45抵成田國際機場,「高座日台交流の會」橋本理吉副事務局長及櫻井ひろ子幹事來接機,並陪同趕往參加18時在平塚サントス齋場举行追思故人的「御通夜」,台北區會方錫義副會長巧好參加東京商品展覽,得知消息後由石川公弘事務局長陪同也趕到。另有「日本高座會」吳 春生會長夫婦‧「高座日台交流の會」佐野た香會長‧野口毅名譽會長‧磯崎彥四郎副會長及幹部會員多人也到場。早川恩師告別式的儀場,設在平塚サントス齋場,葬儀於11月19日9時举行,除上述台日双方高座會幹部之外,另有「高座日台交流の會」的幹部及會員多人,以及早川家的親朋好友參加,葬儀在厳肅裡圓滿結束。自御通夜‧葬儀‧出棺火葬‧收入骨灰及墓地納骨,全程均由櫻井幹事陪同,早川恩師的骨灰納入平塚市家族墓園內。

◎ 台灣高座會謝清松祕書長致早川平太郎的慰問函: (more…)

消息來源 : 2008/11/14 自由時報

〔記者童涵旎/高雄報導〕對台灣高座會的成員來說,同袍患難與共的真情,是一輩子無法抹滅的記憶。

台灣高座會第廿一屆聯誼大會昨天在高雄舉辦,近七百名會員自日本及全台各地前來參加;這些在一九四三年被徵召到日本「高座海軍工廠」學習戰機製造的台灣少年兵,二十年來每年固定聚會,即使拄著柺杖還是堅持參加,對他們來說,和少年時期一起打拚的夥伴聚首相會,是人生最感動的事。

依照往例,大家在大會開始後,起立為因戰爭客死異鄉的「同學」默哀致敬。承辦年會的高雄區會會長魏金河驕傲裡摻雜著感嘆說:「都已經八十歲的老人家了,還風塵僕僕自全台各地趕來參加,那樣的堅定心意,怎麼不讓人感動。」 (more…)

【消息來源 2008/10/31 聯合新聞網】

行政院新聞局於上個月舉辦的第二屆數位出版金鼎獎,大獎「年度數位出版公司」由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奪得。

智慧藏公司為遠流出版公司的子公司,2000年成軍,主要研發以「大量內容資料」為核心的知識型/文化型/學習型數位出版品,希望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網路參考工具書服務提供者」(Reference Content Service Provider)。

智慧藏代表性的出版品有《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網路版》《科學人雜誌中英對照知識庫》、《台灣學術書知識庫》、《台灣古蹟學習知識庫》等,近年來亦開發英語學習的課程、成立紀錄片/教育影片的出版路線。

智慧藏董事長王榮文表示,此次獲獎感謝評審團的鼓勵,「智慧藏是一個年輕公司,但回溯遠流數位出版發展史,1993年在遠流內部成立電子書事業部,到目前其實已15年了」。而遠流自1975年成立之初,學教育出身的王榮文即深切期望遠流能扮演「沒有圍牆的學校」角色,王榮文認為,智慧藏的數位出版內容亦承襲了遠流在知識、文化、學習方面的品牌形象。

王榮文認為,2009年會是數位出版或電子書蓬勃發展的一年,因為他看到數位出版產業鍊中,硬體、軟體和內容將於2009年同步成長,而出版人的課題,在於如何將編輯能力應用在數位世界,來發展嶄新的內容;「我感到,台灣最優秀的科技製造商,能夠讓我們大放異彩,能媲美美國發明的 Kindle電子書閱讀器,讓我覺得台灣很有希望。」

毎日新聞 2008年10月26日 地方版 [神奈川県]

 ◇大和の軍需工場で働いた台湾少年工・激動の人生

 ◇「神奈川の歴史でもある」−−31日まで横浜

 第二次大戦中に大和市などの軍需工場で働いていた台湾少年工の人生を追ったドキュメンタリー映画「緑の海平線」が25日、横浜市中区の「シネマ  ジャック&ベティ」で公開された。故郷を離れて軍用航空機の生産に従事した少年たち。その激動の人生を追い、神奈川と台湾の「隠れた歴史」をよみがえらせ る内容となっている。

 日本は大戦中、労働力不足を補うために植民地だった台湾の小中学校で海軍工員を募集。1943〜45年、約8000人の少年工が海を渡り、大和市 の小田急江ノ島線・鶴間−大和駅間にあった高座海軍工廠(しょう)など全国の軍需工場で働いた。高座では「雷電」などの軍用機を造っていたという。

 映画では、高齢者となった5人の元台湾少年工へのインタビューを中心に、歴史にほんろうされた人生を描いている。タイトルは、日本へ向かう船の上から次第に見えなくなっていく台湾島の姿を思い出した元少年工の証言から付けられた。

 撮影と資料調査は日本と台湾のほか、中国や米国でも行われ、06年に完成した。郭亮吟(かくりょうきん)監督の米大学院時代の同級生で、プロ デューサーを務めた慶応大学講師の藤田修平さん(35)は「日台の歴史と、そこに生きる人を描いた作品だが、神奈川の歴史でもある。ぜひ地元の人に見てほ しい」と話している。

 公開は31日まで。26日に監督や県内に住む元少年工らの舞台あいさつがある。問い合わせはシネマJ&B(045・243・9800)まで。【高橋直純】

【消息來源/中央社 記者吳素柔 台北 2008.08.18】

阿公買下日本戰後軍機製成鋁鍋,導演郭亮吟拍成紀錄片「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台灣少年赴日製造軍機,她完成「綠的海平線」;許多少年返台後參加孫立人將軍的「台灣軍士教導團」,她展開拍攝「軍教男兒」,用鏡頭訴說不斷延伸的故事。 (more…)

【照片提供 消息來源/溫哥華台灣電影節】

第二屆的溫哥華台灣電影節在6月22日晚上圓滿落幕,《綠的海平線》在溫哥華的放映上頗受好評,並且還有觀眾在放映後的問卷裡詢問如何購買《綠的海平線》DVD 作為 收藏。

更令人驚喜的是,有一位也曾是八千多名台灣少年工之一的郭先生,在兒子陪伴下,蒞臨現場觀賞《綠的海平線》。郭先生約十年前和兒子移民到溫哥華,現在在溫哥華近郊的城市開設種植蘭花的農場。郭先生說能在加拿大看到《綠的海平線》,他覺得十分感動,他不但和現場為年輕人分享當年經歷,並和溫哥華台灣電影節工作人員一起合照,留下珍貴的記錄。

溫哥華台灣電影節在一群熱情的學生參與下,創下許多不可能的記錄,期望未來能繼續持續下去,和溫哥華當地的台灣僑民與國際觀眾一同分享更多精心製作的台灣電影。

第二屆溫哥華台灣電影節< 綠的海平線>
日期:2008年6月22日(日)晚上5點50
地點: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Centre
地址:1181 Sseymour St at Davie, Vancouver, BC. Canada V6B 3M7
電話:(604)683-2456

影展官方網頁
http://twff.ubcle.com/Home-En.html

影展的影片介紹網頁(中)
http://twff.ubcle.com/sonenko-Ch.html
影展的影片介紹網頁(英)

http://twff.ubcle.com/shonenko-En.html

【消息來源 世界日報 溫哥華新聞 2008-06-07 】

台灣電影節 找尋年輕的記憶

 第二屆溫哥華台灣電影節即將開鑼,籌辦的學生們歡迎大家一起觀賞台灣優質電影。(蘇嫻雅攝)
【本報記者蘇嫻雅溫哥華報導】第二屆溫哥華台灣電影節將於6月20日至22日,一連三天在溫哥華國際電影中心(1181 Seymour St.)登場。籌辦電影節活動的卑詩大學「等等主義研究社」,邀請各界踴躍買票觀賞,一起「找尋年輕的記憶」。

今年的台灣電影節,主題是「青春的足跡」,昨天,16名穿著電影節淺藍運動衫的年輕學子一起現身時,確實讓人感覺到青春的動感。事實上,參與電影節籌劃活動的學生有30餘人,他們用半年的時間討論、選片、連絡、宣傳,終於端出成果。

他們選出了六部在國際影展中入圍或得獎的作品,其中有兩部紀錄片,「奇蹟的夏天」是一群國中生在球場上燃燒生命的紀錄;「綠的海平線」是八千多名男孩因戰爭被迫離鄉背井、赴日本飛機場效勞的故事。

另有四部是劇情片,分別是「最遙遠的距離」、「練習曲」、「沈睡的青春」和「孤戀花」。所有影片皆以國語發音,配英文字幕,只有「綠的海平線」以台語發音。 (more…)

ゆふいん文化・記録映画祭閉幕、松川賞に「緑の海平線」

【消息來源 6月2日7時7分配信 西日本新聞】

 大分県由布市湯布院町で開かれている「第11回ゆふいん文化・記録映画祭」が1日、閉幕した。短・中編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を対象に全国公募した新設賞 「松川賞」の大賞に、郭亮吟監督の「緑の海平線‐台湾少年工の物語」が選ばれた。太平洋戦争中、日本の軍需工場に徴用された台湾人少年工たちのその後の人 生を追った作品。観客投票で選ぶ「観客賞」も同作が受賞した。

=2008/06/02付 西日本新聞朝刊=

[消息來源 日本九州大分合同新聞 2008年06月02日 10:15]
 
http://www.oita-press.co.jp/localNews/2008_121236944514.html

 第十一回ゆふいん文化・記録映画祭(清水聡二実行委員長)は一日、由布市湯布院公民館で最終日を迎え、中・短編ドキュメンタリー映画を公募した第一回「松川賞」の大賞に、「緑の海平線~台湾少年工の物語」(郭亮吟監督・二〇〇六年)を選出した。

 松川賞はドキュメンタリー映画の巨匠、故・松川八洲雄監督の偉業をしのんで創設。全国から応募のあった六十四作品のうち、この日は二次選考を通過した入賞五作品を上映。ジャーナリストの筑紫哲也さん(映画祭は病気療養のため不参加)らでつくる審査委員会が大賞を選んだ。

 「緑の海平線」は第二次大戦中、日本の軍需工場で軍用機の生産に従事した約八千人に上る台湾出身の少年工を、数々の証言と文献から追った作品。審査委員は「埋もれた歴史を発掘した作品」「緻(ち)密(みつ)に計算された説得力のある映像で描いた」などと評価した。

 同作品の藤田修平プロデューサー(36)は「台湾とつながりの深い九州で上映でき、意義深く思う。作品から多くの人に東アジアの歴史を知ってもらいたい」と話した。

猜,網路訪客都是以什麼關鍵字搜尋《綠的海平線》部落格呢?

架在我們自己網站上的影片部落格,從開站以來經營約兩年多的時間,影片宣傳和放送消息除了有ㄧ個固定窗口,讓我們工作人員學習到寶貴的網路參與經驗;觀眾的觀影迴響和心得分享也十分重要。

根據網站流量和使用統計,多數來訪的觀眾是搜尋「綠的海平線+感想」或是「綠的海平線+心得」,而每到期中、期末或是寒暑假,搜尋次數就大量增加,想必是學校老師們規定寫作業的關係……所以這篇文章會ㄧ直先置頂到寒假結束吧……

經常接受學校演講邀請或是學生採訪的導演 阿亮(郭亮吟),其實是個小時候常忘了寫作業或是缺交作業的迷糊學生,出自這樣的彌補心態,她總很熱心接受學生採訪,或是盡力幫助學生完成作業。

我們將採訪和網路來信常問到的幾個問題整理如下,如果還有其他問題也歡迎來信詢問,或歡迎使用部落格右手邊有個小小的「Search」欄框,願能幫助您找到解答。同時提醒引用本網站資料或是其他文章的朋友,不得有任意抄襲改作的非法行為,並請列出出處和作者名,尊重每篇文章的原作者,感謝!

—-
《綠的海平線》的「十大問題」


1. 關於《綠的海平線》的基本資料
2. 為何導演 郭亮吟會製作《綠的海平線》呢?
3. 為何片名叫《綠的海平線》?
4. 哪裡買得到《綠的海平線》呢?
5. 誰推薦了《綠的海平線》呢?《綠的海平線》有哪些新聞報導呢?
6. 請問《綠的海平線》得獎和放映記錄?
7. 在哪裡可以找到《綠的海平線》的感想心得?
8. 《綠的海平線》工作人員是哪幾位?
9. 想要邀請《綠的海平線》放映,或是採訪影片工作人員,要和誰連絡呢?
10. 請問導演郭亮吟是男生嗎?

(more…)

(消息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2007/11/29 撰稿‧編輯:呂欣憓 新聞引據:採訪)

   由台灣女導演郭亮吟的工作團隊花了4年時間所拍攝的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即將在台灣時間29日晚上於日本國營電視台NHK放映,片中敘述一群台灣少年在 二次大戰期間,被日本政府徵召到日本海軍工廠工作的辛酸故事,這群少年回到台灣之後組成台灣高座會,當年也是被徵召一員的秘書長謝清松回憶起這段往事,雖 然辛苦但是並不後悔,他也希望藉著這部片,讓更多台灣人以及日本人,知道他們當年的故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被美軍強力轟炸,為了打造更強大的武力反擊,日本政府徵召了8千多個台灣少年,到日本海軍工廠製造軍機,懵懵懂懂的少年們搭上船, 看到的盡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也邁向了一個未知的遠方。

台灣高座會的秘書長謝清松是1943第一批被徵召的少年,當年的他14歲,為了日本政府提出的誘 人條件,包括得到更好的學歷、照顧三餐起居等,義無反顧遠赴異國,謝清松想起這段往事,透露了點惆悵卻又懷念的語氣,他曾經分別到過中島工廠、神奈川縣的 高座工廠、名古屋的三菱工廠,替海軍軍機組裝引擎頭,日本的訓練非常嚴格,加上天氣寒冷,常讓這群年輕的孩子們撐不住,但最讓人害怕的,還是美軍不斷的轟 炸,謝清松說:『是大概有400台500台左右來,用航空母艦載來的,來的時候用機關槍這樣掃,我已經沒辦法在工廠,就跑,跑的時候就聽到那個槍的聲音打 出來的聲音,打打打,就跑到防空壕的時候,那個時候腳都不知道痛。』 1945年,兩顆降落在長崎和廣島的原子彈,結束了這場慘烈的戰爭,日本無條件投降,謝清松感慨的表示,回到台灣之後,又遇上白色恐怖跟228事件,戰爭 彷彿從來沒有結束。(編按:新聞原文將神奈川縣誤寫為神耐川縣, 特此更正)

這次郭亮吟的工作團隊把這樣一個大時代的故事拍成紀錄片,除了在台灣播放之外,也將在日本NHK放映,謝清松除了希望讓日本、台灣的觀 眾了解他們的故事之外,也希望時下無法吃苦的台灣年輕人,學習他們當年堅忍的態度。

2007/11/28 16:38:28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二十八日專電)由郭亮吟執導的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台灣少年工的故事」明晚九點分起至十點將在日本國營電視台「日本放送局(NHK)」的衛星台播放。此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軍隊招募八千多名台灣少年到日本製造軍機的故事。

這部影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軍隊招募八千多名台灣少年到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的「高座海軍工廠」製造戰鬥機「雷電」的故事,呈現出台灣少年工在大戰前後的人生起落。(編:原新聞內容為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栗原為錯誤訊息, 特此更正) (more…)

(原載 台湾週報 発信日時:2007/11/27)

「台湾の少年工史」を描いたドキュメンタリー番組、NHK BSで放送

戦時中、海軍工員として台湾から日本に派遣された約8千人の少年工たち、彼らのその後の人生をたどったドキュメンタリー番組「緑の海平線 ~台湾少年工の物語~」が、11月29日にNHK BS1で、午後9:10から放送される。 (more…)

原載於 東京新聞 2007年11月20日 朝刊 記者/近藤晶

 第二次世界大戦中、台湾から日本に派遣され、海軍工員として軍用機の生産に従事した少年たち。彼らの人生の足跡をたどったドキュメンタリー「緑の海平線〜台湾少年工の物語〜」が29日、NHK衛星(1)「BS世界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午後9時10分−同10時)で放送される。 (近藤晶)

 「少年工の話は、台湾でもあまり語られておらず、こんな歴史があったのかと非常に驚いた」と、「緑の海平線」のプロデューサーで、慶応大学環境情報学部専任講師の藤田修平さんは語る。

 藤田さんは一九九九年、映画製作を学ぶため、米・南カリフォルニア大大学院に留学。「緑の海平線」の郭亮吟監督は、大学院の同級生だった。二人は二〇〇二年、卒業作品として、郭監督の家族と「ゼロ戦」に関する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を制作。その取材過程で、台湾少年工の話を聞いた。

 大戦中、日本の青年男性は戦地に動員され、国内は深刻な労働力不足に陥った。旧海軍は軍用機生産増強のため、台湾から約三万人の少年工派遣を計画。一九四三−四四年、約八千人が神奈川県の「高座海軍工廠(こうしょう)」に送られてきた。そこで短期間の訓練を受けた後、日本各地の軍需工場で軍用機生産に従事したという。

 留学を終えた藤田さんは、海軍工廠の宿舎があった同県大和市に転居し、二〇〇三年から本格的な調査を開始。台湾少年工に関する公的な文書はほとんど残っていなかったため、同市や防衛省のほか、台湾の当時の新聞記事や、米公文書館などで資料を探した。撮影は台湾、日本、米国、中国で行い、完成までに四年を要した。 (more…)

台南故事影像館 將放映第六屆南方影展南方獎最佳紀錄片 < 綠的海平線>

日期:11月09日(五) pm 7:00
地點:台南市台南故事館(詳情請看台南故事館 官方網站
地址:台南市友愛街8-3號
電話:06-2113630

為落實文化深耕,台南故事影像館除自製台南故事影像系列短片,也成為校園學子發表作品的舞台。南藝大舉辦的「第十一屆烏山頭影展」,將於11月3日、4日在該館登場,做為校外巡迴首站。台南故事影像館也將播放去年南方影展「最佳紀錄片獎」的《綠的海平線》。 (more…)

The screening of eight films presents a view of Taiwan’s society many people aren’t familiar with

By: Mike O’Brien | News Reporter
Issue date: 10/17/07 Section: News

Most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never seen a 12-year-old Taiwanese boy build a fighter plane. This Saturday, they’ll get the chance when “Shonenko,” a documentary exposing Taiwanese child laborers in Japan during World War II, makes its University debut.

Shonenko” is one of eight films to be screened at the University courtesy of the 2007 Taiwan Film Festival. Following stop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and the Salt Lake City Film Center, the film festival will take place from Thursday to Saturday in the Lillis Business Complex. (more…)

【世界日報記者蔡明容密爾布瑞報導】由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亞洲協會以及川流基金會所主辦的「2007年台灣電影巡迴展」,在結束史丹福大學的播映場次後,於10日至13日前往戴維斯加大放映,預計展出八部影片,並有四位導演及兩位製片參加戴維斯的場次與民眾對談。 (more…)

【2007年10月11日 明報記者蒲韞衡報道】由川流基金會、亞洲協會及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聯合主辦的「2007年台灣電影巡迴展」,已在上周日於史丹福大學內首映,反應熱烈。昨午更帶來其中三位導演一同召開記者會,討論拍攝的點滴和台灣電影的去向。

上周日,在史丹福大學放映的電影包括《綠的海平線》、《台北京之比賽》及《人間喜劇》等。《綠》片的導演郭亮吟和製片人藤田修平一同出席記者會,二人是南加州大學的電影系畢業生。郭表示,《綠》是一套講述二次大戰時,被日本政府徵召當飛機技工的台灣少年工的紀錄片。她希望透過電影的描述,讓年輕一輩的台灣青年和華僑更了解台灣的歷史及其獨特之處。電影分別在中國、台灣和日本取景,所以有日語、國語、台語、客家話等不同語言演出,以致有大量字幕和不熟識的聲音出現,她呼籲觀眾在觀看前作好準備。《綠》片在得到台灣藝術基金會支持下製成,並以DVD形式發行。 (more…)

【明報記者蒲韞衡報道/2007年10月11日】由川流基金會、亞洲協會及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聯合主辦的「2007年台灣電影巡迴展」,已在上周日於史丹福大學內首映,反應熱烈。昨午更帶來其中三位導演一同召開記者會,討論拍攝的點滴和台灣電影的去向。

上周日,在史丹福大學放映的電影包括《綠的海平線》、《台北京之比賽》及《人間喜劇》等。《綠》片的導演郭亮吟和製片人藤田修平一同出席記者會,二人是南加州大學的電影系畢業生。郭表示,《綠》是一套講述二次大戰時,被日本政府徵召當飛機技工的台灣少年工的紀錄片。她希望透過電影的描述,讓年輕一輩的台灣青年和華僑更了解台灣的歷史及其獨特之處。電影分別在中國、台灣和日本取景,所以有日語、國語、台語、客家話等不同語言演出,以致有大量字幕和不熟識的聲音出現,她呼籲觀眾在觀看前作好準備。《綠》片在得到台灣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支持下製成,並以DVD形式發行。 (more…)

由川流基金會、亞洲協會及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主辦的「2007年台灣電影巡迴展」10月7日在史丹佛大學首映,10日至13日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映演,15日接續巡演鹽湖城、奧勒岡大學及華盛頓大學。共將放映13部足以展現當代台灣電影深度、廣度及生命力的劇情片與紀錄片。

繼去年電影巡迴展對台灣電影的崛起及演變作全面性介紹之後,今年電影節活動則以深獲國際矚目的台灣新銳導演近作為主軸,透過多元的影片拍攝題材,導演透過鏡頭述說被人忽略的台灣歷史、走遍台灣鄉鎮尋找深層的自我、城市人的心事獨白,未受重視團體的奮鬥掙扎,甚而探討國際認知模糊的台灣主體性及認同議題。

10月7日在史丹佛大學放映的影片包括「綠的海平線」、「台北京之比賽」及「人間喜劇」等3部,「綠」片導演郭亮吟及製片藤田修平、「人」片導演鴻鴻將專程造訪舊金山,出席影片放映,並於放映後,與現場觀眾對談。 (more…)

(中央社舊金山二十七日專電)「二○○七年台灣電影巡迴展」十月七日將在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首 映,並巡迴至猶他州和華盛頓州。今年參展的十三部電影主題圍繞著台灣主體性及歷史認同,深獲國際 矚目的新銳導演郭亮吟、鴻鴻和鄭文堂等都將親自出席放映會。  

「台灣電影巡迴展」由川流基金會、亞洲協會及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聯合主辦,繼去年 對台灣電影的崛起及演變做了全面性的介紹之後,今年電影節活動以獲國際矚目的台灣新銳導演近作為 主軸,選映足以展現當代台灣電影深度、廣度及生命力的劇情片與紀錄片。  

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巡迴展的導演鏡頭很「台灣」而題材很多元,探討了長期被忽略的台灣歷史 、城鄉之間的追尋與自我獨白,還有國際認知模糊的台灣主體性及認同議題。  

十月七日在史丹佛大學放映的影片為「綠的海平線」、「台北京之比賽」及「人間喜劇」三部, 「綠」片導演郭亮吟及製片藤田修平、「人」片導演鴻鴻將專程造訪舊金山,出席影片放映及映後現場 觀眾對談。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放映的影片有八部,包括「綠的海平線」、「人間喜劇」、「母老虎飛飛飛」、 「最好的時光」、「黑暗視界」、「盛夏光年」、「台北京之比賽」及「深海」,時間是十月十日至十 三日。  

出席戴維斯分校放映會的導演和製片更多,有德國導演莫妮卡楚特(Monika Treut)、導演鄭文堂 和知名的台灣紀錄片製作人馮賢賢加入,要和當地的觀眾暢談台灣電影工業的發展及拍片心得。  

台灣電影節活動並將於十五日在鹽湖城、華盛頓州的奧勒岡大學及華盛頓大學接續巡演至二十一 日為止。電影節所有活動免費入場,網址為2007tff.blogspot.com。

民視 (2007-07-15 20:11)

  二十年前解嚴時,各種民間社團如雨後春筍般設立,其中一個是台灣高座會,成員是一群曾經前往,日本海軍工廠生產軍機的老翁,見証了大時代中的生存血淚,現在有新生代的導演,為這群台灣少年工拍攝了紀錄片他是前國策顧問,何春木的胞弟何春樹,曾經是第二屆的國大代表,七十九歲的他,在十五歲的時候,做了台灣少年工,前往日本海軍工廠生產軍機,見証時代悲劇中生存的無奈日本政府本來答應八千四百多名少年工,未來有機會當機師,還有每個月優渥薪水,但是實際上是要人做苦工,拿鐵鎚捶到手流血,少年工到了民國三十五年才陸續被送回故鄉,這一段生命歷程,由導演郭亮吟拍成紀錄片綠的海平線,請何春樹當台語顧問就如同糾正語言的錯誤,何春樹希望下一代能理解老一輩的經歷,畢竟這一部血淚史,也是台灣史的一部份(民視新聞徐秘康賴政坤台中報導)

【文山報導新店, 【2007-06-27 15:48:18】台灣地方志影展八部優選作品 廿三日在新店市國賓戲院首映

  【新店訊】由文建會、新聞局、新店市公所及新店市民代表會指導,台北縣文史學會主辦的「二00七台灣地方志影展」,於六月八日經評審團決選後,產生五部優選及三部特別獎作品,並於六月二十三日在國賓戲院舉行首映與頒獎。
  
本屆影展經評審委員李泳泉、張昌彥、陳儒修、管中祥及陳亮丰等五位評審的討論與票決下,計有洪淳修的「河口人」、郭亮吟的「綠的海平線」、郭笑芸的「海棠•馬沙與珊瑚」、黃淑梅的「寶島曼波」、駱俊嘉的「遺忘的國度」等五部入選 (more…)

2007-03-17
本文同步刊登於〈文學台灣〉季刊和部落格 關於電影,我略知一二…

2005年適逢終戰六十年,除了National Geographic及Discovery頻道陸續播出二戰相關歷史紀錄片以外,日、德也推出許多從各個面向來反思戰爭與人性的精彩電影,就連中國都拍出一部樣板造作的《東京審判》來控訴日本軍人的在華暴行。相形之下,台灣藝術工作者對自家歷史的低調沉默,實在令人惋惜。除了黃玉珊導演以1943年「高千穗丸」遭美軍攻擊沉在基隆北方外海事件為背景,拍出《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之外,幸好我們還有這部製作嚴謹中帶著感性鄉愁的《綠的海平線》,揭開台灣歷史被封存的一頁。 (more…)

【 消息來源 Hito Radio News, 2006-11-01 】

高中世界史文化課程 紀錄片雙年展成最佳輔助教材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台中市政府、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承辦的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10/27-11/5在國美館、台中市文化局和科博館熱鬧舉行。

本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展期十天,週末時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文化局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三個映演場地總是擠滿了人潮、大排長龍,但平日白天的場次也經常可以看到大批穿著各級學校制服的學生們坐在觀眾席上,讓來自世界各地、出席影片映後座談的導演們誤以為台灣的學生們都愛電影成痴,竟然都蹺課了!!原來是大台中地區的學校老師們聰明地利用了這次影展在台中舉行的機會,帶同學們以看紀錄片作為校外教學的一環,其中文華高中的社會科老師們最積極,特別挑選了一些跟班上高二生的課程若干符合的主題影片,讓同學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文華高中歷史老師賴雯祺表示,包括《大家都來疊羅漢》、《不設防監獄》、《世界多美好》、《我的白馬王子》、《綠的海平線》、《奶奶的老屋》、《革命前夕》和《看見看不見》等片,都在她羅列的重要片單之上,其中《不設防監獄》對即將學到世界文化史的高二學生來說,是很好由另一個角度看到當年美國殖民政策後續影響的課輔教材,而《世界多美好》描述荷蘭遊民生活則跟社會福利制度議題有關。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讓每一班的學生都能看全這些電影,她已經準備在事後藉由課堂上的討論,讓同學們能夠獲致課本之外多一點的經驗、知識。而該校的其他科任老師同時也挑選其他像《黃梅調電影探索-梁兄哥凌波》符合國文課學生需求的影片。 (more…)

(原文刊載於 2007.02.17 中國時報 人間副刊)

去年,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巡迴播映,使我開始注意臺灣少年工的問題。後來看張良澤回憶錄,提及他叔叔當年已知無法逃避兵役,遂以志願學徒出陣,當戰鬥機裝備員,不過連飛機都沒摸到,日本就戰敗,之後留日不歸。這也算一種少年工了,張良澤會致力為臺灣少年工奔走牽線,大概也因有這一層背景在吧。

有次在圖書館借書,瞄到《赤手空拳:一個少年工的故事》一書,立刻借了此書。作者陳碧奎當初是陪弟弟去學校才有唸書的機會,後在學校老師的遊說下,終獲得父親首肯,唸至小學畢業。也因此,當他看到有少年工這個半工半讀的機會時,便自作主張,偷爸爸的印章去簽同意書。在日本的日子,就如《綠的海平線》所述。更令我印象深刻是他戰後回臺灣的際遇。 (more…)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