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08


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將隨 2008 加台人權影展的活動,於台北光點與新竹影像博物館放映。敬請把握機會。完整放映名單和活動內容請參考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http://www.twfilm.org/canadafilms/

【綠的海平線】放映場次 2008/3/15 12:00 台北之家─光點電影院

2008/3/26 ~ 4/4 新竹影像博物館

2008/6/10 ~ 6/20 高雄市立電影圖書館

One World, One Vision - 2008 Canada-Taiwan Human Right Festival

一樣的世界,相同的注目 ─ 2008 加台人權影展

20世期末期開始盛行的個人主義,造就了人權意識的抬頭。到今日,人權已成為普世共同追求的價值。不管在加拿大還是台灣,大家對人權的重視都無分軒至。為了彰顯雙方在推動人權議題上的努力,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特別與台灣的夥伴們,包括台灣電影文化協會、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高雄市立電影圖書館以及行政院新聞局電影處,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公共電視台和原住民電視台一同舉辦了首次加台人權影展,一同分享雙方的經驗與省思。

此次影展將從下(三)月十四日在台北光點揭開序幕,並將在一週的放映後移師新竹影像博物館。 (more…)

作者 local750730 (local)
標題 [徵文] 綠的海平線
時間 Wed Feb 6 23:26:30 2008


在戰爭年代,所有的一切不是由你設想就可以達成的,變數很大,人,也無法改變什麼。少年工,年紀輕輕,離鄉背井遠赴日本,面對一切未知,懷有憧憬及遠大志向,豈知處處陷阱,就此將自己置入如履薄冰之境。飽受戰火無情,不幸者,身首異處,客死他鄉,血流成河。令我想起杜甫之《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如此悽愴悲涼之景,任誰都於心不忍。然而,幸而歸來者,又遇二二八事件,總是無法停止的動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已受創的傷口,歸國後不但未結痂卻又再度被撕裂,加上身分的敏感,飽受無限委屈,就像在傷口上灑鹽一般令傷口無法癒合,就這樣,不掉淚,靜靜待著,生活還是得過,默。

動亂的時代,所有的事情總是無法照計畫實行,誰也無法設想下一刻會是如何,而無辜的老百姓只能默默的承受一切的苦難,卻無法改變什麼也無力改變。是無奈,很深沉的,默默接受一切變化。 (more…)

作者 oreads (古老的大鐘) 看板 documentary
標題 [徵文] 綠的海平線與我的阿公森田
時間 Wed Jan 30 15:02:37 2008

《綠的海平線》與我的阿公森田

首先我應該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個六年級後段班的老人,一個家族也是從
阿公那代便從南部上來打拼落地生根的台北小孩,母語(以前我們說台語)從
來沒講輪轉過,家鄉對我而言是台北的老社區艋舺而不是爸爸的北斗與媽媽的
大碑。《綠的海平線》對我而言存在著一個奇妙的因緣一個家族的故事,串連
著我與我的阿公以及我和我漫長的研究生生活。

《綠的海平線》我是在新竹影像博物館看的,清秀細瘦帶著一只玉鐲的導
演郭亮吟也出席在那場放映會中,說著從她自己阿公的故事開始的第一部紀錄
片「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到機緣之下發現台灣少年工的故事。這個發
現就是「綠的海平線」的出發點。片中的主角少年們今日早已是白髮蒼蒼的阿
公們也有來到現場,有些阿公還是坐著輪椅出席的,有些阿公則是帶著自己的
孫子來到現場。這是一個講述日治戰爭末期一群從台灣到日本做工的少年工的
故事。他們在戰後的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都消失了,不只是他們,在很長一段
時間裡我在教科書裡讀到的歷史光是從中國遠古到近代就佔了大部分,近代史
則是八年抗戰、光復然後直接跳到十大建設。

影片開始從歷史的史料切入,然後穿插著阿公們的口述回憶,看著這群昔
日少年今日阿公講著在戰爭末期轟炸頻繁的日子裡的吃不飽、避難以及失去同
伴收屍的故事,聽著阿公們說著被騙到日本說是讀書有錢拿結果是去作童工的
過往,還有戰爭結束後帶著便當四處遊歷的日子。我突然覺得我好像在哪裡聽
過類似的故事,身旁的男友也轉過來眼睛裡充滿著驚訝:這不是你阿公說過的
日本時代的事嗎?小時候阿公常常說他被騙上船說是要給他讀書卻是去做工的
故事。那時候的感覺好奇妙,從小在學校學的歷史,從小在家裡聽阿公說的故
事。一直以來像是兩個不相干的雙軌同時在我生命裡並陳。但是在哪個時間點
上突然合而為一了。從小我就知道阿公是日本時代的讀日本書會講日本話的(
但我卻完全不知道有所謂的日治時期),但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這個斷裂。那
是第一次我離所謂的歷史這麼近。 (more…)

作者 mienda (mienda) 看板 documentary
標題 [徵文] 回顧綠的海平線
時間 Tue Jan 29 22:49:00 2008

2006年5月28日,去看了『綠的海平線』,地點在板橋的台北縣政府,這
部紀錄片,文法老師上課推薦過;是紀錄一群台灣少年工,被招集到日本去
造飛機。日本式的教育,使部分不願意離鄉的青年,轉換成慷慨激昂的自願
性…今天是全省巡迴的最後一場。

片頭一開始,我聽到熟悉的聲音-林強,上次去故宮參加「法語電影節」,
聽見他的聲音,渾厚帶點鄉土的聲音唱著台語詩、作廣告-令人印象深刻;
這次他擔任配音的工作。

紀錄片內容,由多位當時的少年工敘述,並配合一些史料呈現。1943年,
在台灣就讀中等、高等學校的學生,個個都只有15、16歲,當時,最年長
的一位少年工也僅僅20歲,雖然擁有年輕人的熱血加上被灌輸死忠效命天
皇,私底下的他們,離鄉的痛苦是一定有的;是因為校園裡的日本籍教師製
造幌子,騙學生說道:「到日本去可以學習技工、半工半讀、五年後可以出
來當技師…」許多抱著夢想的小孩,就這樣被吸引,其實還有另一極大的誘
因深深地吸引著家境清寒的台灣籍學生,窮人家的小孩望著比公家機關還高
的高薪,或許這是唯一能鹹魚翻身的好機會。

到了日本,這8000多位少年工才發現,造飛機基地連個廠房都還沒有,經
過兩個月的密集訓練,這批小孩迅速晉級為菁英,訓練過程裡有句話令人鼻
酸:『你們連手都不敢打下去,怎麼打倒羅斯福和邱吉爾?』;訓練告一段落
之後,少年工紛紛被遣派到日本各地製造飛機,期間,其實日本政府已知道
在二次大戰中無法戰勝的可能,但還是持續著國內的武器生產,直到美軍來
轟炸軍事基地,無數的台灣少年工就在這樣無預警的狀況下死去,一具一具
的屍體被炸得體無完膚,火化之後,連僅存的骨灰也須跟著避難到防空洞,
他們的這輩子直到死也還是無法安息,讓人感嘆。 (more…)

作者 mlkj 看板 documentary
標題 [徵文] 綠的海平線
時間 Mon Jan 28 23:06:08 2008


這是一個發生在太平洋戰爭末期,你我生活小島上的故事。

日本募集,或說是半強迫了幾千位台灣的年輕人到日本做飛機,去時
日本身,歸時中國命。這部紀錄片述說著他們的故事,從募集前,戰
時,到戰後。大部分的人回台灣,有的人留在日本,有的前往中國卻
遇到文化革命;這些人某些程度上來說是幸運的,他們之間的某些人
回到家的時候只剩下一個骨灰罈。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沒有太多選擇自己生命出路的機會。

我想要說的是我今天去看新竹首映場的心得。由於是新竹首映,邀請
了許多那時代的前輩到場觀看,他們用他們熟悉的語言互相交談,用
河洛話,客家話和日語;最常聽見的還是日語,還有些人見面時還會
互相行軍禮,十分有趣。 (more…)

台灣人無比的生命靭性~我看「綠的海平線」

文/世淵

從小到大,「水天一色」這句成語是最常用來形容大海與天空的顏色,對海平線的印象總是一望無際的藍,當看到「綠的海平線」這部片名時還相當納悶,明明怎麼看都是藍色的海平線,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是綠色的,

原來是搭船離開台灣,這座人稱福爾摩沙的島嶼隱沒入海平線時,就會發現綠色的小島讓海平線變成綠色,這也是這群遠赴日本的少年工看到故鄉的最後情景,這也許是身處在承平時代的我很難看見的景色吧…。

「綠的海平線」的故事敍述步調並不快,雖然用了大量的照片和資料影片,但是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沈悶,平順的運鏡,靜態與動態的歷史畫面滑順地切換,搭配上林強流利的閩南語旁白,聽起來讓人感覺到很溫暖、很舒服,心也就不知不覺地跟著回到動盪的二次大戰末期的歷史;透過這部片子,可以感受到當時的人們為了討生活的無奈,無關乎省籍、國籍,單純因為身處那個時代,想要出人頭地、想掙口飯吃、想減輕家裡負擔,各種不同的想法,匯集成八千多個到日本造飛機的少年工。然而戰爭讓他們顛沛流離,有不少人客死異鄉,倖存的少年工有人拼命想回台灣,有人想留在日本,有人想去大陸……種種的選擇又交織出形形色色的故事,而從這一個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故事中,卻可以讓人一段一段拼湊出當年的時代背景。

台灣的歷史在近年來不斷地被政客消費,然而這一部跨越台灣、日本、中國的「綠之海平線」,沒有敵我對立,沒有族群情結,它呈現一個又一個少年工的回憶,很真實,也很深刻。看著片中這些年過七十甚至八十的當事人,講起當年離鄉背井的心酸;還有去到日本被認為是台灣人、到了中國大陸被當做是日本人、回來台灣卻又被看做是內地人的無奈;在台灣的日籍老師為了當時鼓吹學生上前線而內疚…每一個點都讓我看了很感動,與其每每著眼台灣人在歷史洪流下的悲哀和無奈,但是這裡讓我們看到,也是最能觸動人心的,是台灣人無比的生命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