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06


各位親愛的觀眾朋友,《綠的海平線》地方巡迴放映在5月28日台北縣政府放映後,圓滿結束。感謝您這一個月來的支持、協助和參與,這個階段的映演活動引起許多觀眾的迴響與討論,也希望我們在未來可以籌劃更多的放映會,以及一連串的發行推廣,能夠和更多朋友一起分享《綠的海平線》。

連續六週的放映活動下來,《綠的海平線》工作人員需要一段時間的沈澱和休息,本官方網路消息的更新速度在這段時間會稍微慢一些,請大家多多包涵。

歡迎各位觀眾可以將您們的觀後感寄至blog.shonenko@quietsummer.com,或是來信告訴我們您網站的網址,提供連結。

再次感謝大家,歡迎常來官方網站和部落格看最新消息,謝謝!

昨天下午看了綠的海平線
很特別的是不僅僅是紀錄片跟導演
還有跟紀錄片中的少年工的同學們 高座同學會 ……

在紀錄片放映現場
大家操著不同的語言
有衝突感但又真實….

認同 國族 政治 政客們操弄的符碼 ……
卻是少年工與我們切身卻又無法自主選擇的現實

(more…)

對人生命意志的贊嘆
在這次的台灣少年工的故事中
不斷從心中撞擊擴散出來
人們對環境的抗壓性的強弱
環境的確有著很大的相關影響
在民國二三十年的那個年代
時代的背景是戰爭下的動盪不安
好多感人的故事一一被挖掘
好多時代塑造的悲劇讓人好感嘆
常常會有很多無法理解的問號
為什麼會有這樣時代的悲劇出現…. (more…)

對身為一個少年工家屬的我而言,您處理的這個題材,稍稍彌補我對父祖那一代人的失憶與想像。外公的早逝,使得他的身影是構建在家人的言語描繪中;「外公=少年工」,家族記憶與歷史認知儘管搭上線,卻仍舊模糊不清,即使透過文獻的記載,感覺依然渺遠。觀賞「綠的海平線」的過程中,我數次紅了眼眶。與外公同個世代的「歐吉桑」們現身說法,將時代的無情與捉弄、個人生命的漂泊與無奈,透過影像一一撞擊著觀影者。作為一個少年工的家屬感覺更是強烈,原來我的外公也曾經在異鄉度過這樣的日子啊!

倏忽,歷史記憶鮮明了起來。 (more…)

當我第一次遇到『綠的海平線』這部紀錄片時,我已跟它擦身而過。那是在某次回學校聽學妹敘述她們上課的內容。再次與它相遇是在老師的課程網站中,老師推薦它,於是我連結『綠的海平線』的網站,期待能真正與它面對面,終於五月二十日見面了。
踏進放映場我即知曉這一定是個難得的經驗,當紀錄片放映他們決定到日本做少年工至學習製造飛機過程的影像,我聽到一位阿嬤問阿公,『你有做過這個嗎?』,阿公點點頭,當下即刻覺得那影片居然和我如此貼近,每當出現一些名單的畫面,另一個阿公即激動地伸長脖子睜大眼睛,似乎想要把那些人都找回來。看著影片,強忍著淚水,卻看周遭的阿公已數度擦去淚水,心中對於這些阿公的生命感動萬分,想起自己所遇的挫折都覺得沒什麼,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算是幸福的。

放映後的座談會,看著主持人感動的紅眼眶(應該不是她的第一次感動),更被工作團隊及導演所感動,一部好的紀錄片呈現背後一定有許多酸甜苦辣的故事,參加了這個放映會,心中有滿滿的感動,不枉我錯失了校園巡迴的那一場,這一場放映會對我而言更有意義。

—文/valeria 原載於部落格 valeria歷險記

【來源:emeraldhorizon / 發佈日期:2006/05/023】

許多參加《綠的海平線》放映暨座談會的觀眾們,都對現場年輕的工作團隊印象非常深刻。這個 4-5名成員的工作團隊,身上都穿著紀錄片《綠的海平線》黑色T恤,穿梭在各大會場,很多觀眾都感到十分好奇,也頻頻詢問哪裡可以購買到這件設計質感極好的T恤。

為了答謝觀眾朋友對於《綠的海平線》的熱情支持,並且希望籌募《綠的海平線》加映場次所需經費,工作團隊決定發售紀錄片《綠的海平線》紀念T恤,懇切希望大家多多認購,支持放映活動! (more…)

『綠的海平線』多美的名字!

但是憶起這綠的海平線,不知有多少人會赤紅雙眼?有多少人會內心澎湃?走過歷史的痕跡,雖然過了,但是在心中,卻是依舊鮮明。

看到影片中,有一位伯伯回憶著他10來歲要去日本時,父親為他送行,買了冬瓜茶給他喝,但是打破了,父親想再買一杯給他喝,但時間上卻是趕不急,他趕火車去了。而那次,竟是他最後一次見到父親;這,不令人不捨與愁悵嗎?

那天紀錄片播放完畢,響起掌聲,才把我從紀錄片中拉回。 (more…)

自己是藉由這部紀錄片的片段,在腦海重新拼湊出這段真實存在的台灣史。

影評人:吳珮慈 寫著「沒有青春傷逝的宿命,沒有敵我對立的仇憤。……」其實印象中,凡講到日本殖民台灣的那段歷史,總以負面居多。「沒有敵我對立的仇憤」這句話,讓我對此部紀錄片的紀錄方式感到好奇…— (more…)

(原載於部落格 聆榭筑–醉飲晨星 邀杯月伶 獨酌終宵 笑睇朝令

綠的海平線 2006/05/21

週末的午後,等著實驗的空檔,跟著實驗室的人,一起去看紀錄片。乍看片名之下,的確不知葫蘆裡賣啥藥,不過在主持人及導演的介紹下,漸漸了解了她們為啥要拍這部片的起源,也讓我初次了解到,台灣在日本統治的殖民地時期,大時代下的故事,多麼扣人心弦!

導演是位年輕漂亮的小姐,她說會拍這部片子,是因為有一次她提起她的ㄚ公曾經將二次大戰時期,日本軍機鋁製的機身,拆下來當成鍋子在用的往事時,有一位在場的長者,突然心酸的留下眼淚,哭著說道:那是我做的飛機呀!

這樣的話讓她深受震撼,也興起她想要一探究竟的念頭,畢竟,在我們曾經讀過的近代史中,並未對台灣人曾去日本做飛機的事情,有隻字片語的著墨,於是導演小姐與阿公深入懇談之後,才知道這段往事的完整過程,更興起她想將這段往事拍成記錄片,告訴大家不要遺忘曾經發生的事,更不希望因它不曾出現在歷史的教科書上,進而被遺忘在歷史的洪流裡。 (more…)

[閩南語原文,下方有華語對譯]

影片裡(nih)的台語口白真端的(tuan-tiah),無像大部份的台語新聞用華語稿照讀作台語音爾爾。看過袂cio2 的記錄片,影片內底的人講台語,口白講華語(敢是導演攏傷少年,袂曉用台語講故事?),我頭殼底的語言開關就要切來切去,這支是頭一支予我看過比台灣bih-luh (beer)閣卡順的記錄片。 (more…)

——看見阿亮,佮伊所紀錄的台灣少年工

王 昭 華
詩人、歌者、文字工,擔任《綠的海平線》閩南語翻譯。2006年初發表個人第一張閩南語創作專輯《一》,由馬拉唱片發行。

(感謝昭華為了影片宣傳,將她所寫「 回望 綠的海平線」錄製台語文有聲板,讓更多人可以「聽見」《綠的海平線》!歡迎各位朋友可以下載「 聲音檔」和「 文字檔」,不但可以聽見昭華溫柔的聲音,還能直接感受到她撰寫這篇文章的聲調語氣,想學閩南語的朋友,一定要一邊讀「 回望 綠的海平線」,一邊聽昭華以正腔圓的閩南語唸這篇文章!

—————————————

……島嶼藏在海平線之下,將海水染成綠色的——日據時代日本來台灣的畫家的遊記,在他們有美感的眼光裡面,形容台灣是一個「光之國,綠之島」……同一條綠色的海平線,充滿神秘不可知的南國情調,以及野心帝國的南進寄望。

鄉下地方的十四五歲孩子,不過是大時代的小卒子……但是我的朋友阿亮,用四年的時間,將這群「台灣少年工」的故事變成「聽得到聲音、看得見影子」的紀錄片,回復那段歷史…… (more…)

青春眼眸的純真與失落-【綠的海平線】觀後記

………一直沒有停下來的,是時間的腳步。而永恆的停格,就是少年工當年英挺的身姿,和青春眼眸的凝視吧….. (more…)

於5月7日下午在桃園市文化局看過此片巡迴展後,就到處跟友人介紹《綠的海平線》。因為我發現自己對台灣的歷史,真得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

看完之後,很感動。更驚覺到,人真得是大環境和大時代抉擇下的得利者或犧牲者。你在片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因為不同的抉擇,而得到,不同的下場。真是令人噓唏。

謝謝郭導演,讓我們知道,這一段untold story。

相信臺灣的新國民,會因為認識自己的歷史,而得到更多對自己土地的認同與熱愛。而不會被目前充斥在電視或其他傳媒,或是一些不求證的八卦報導,牽著鼻子走,然後產生對台灣的誤解與傷害。

臺灣加油!

——文/葉雅杏

【來源:emeraldhorizon / 發佈日期:2006/05/014 】
【攝影記錄:王寶鍊 林玫君 錄影記錄:林佳雯 主持人:李英茂老師 】

「來宜蘭放映,對於導演郭亮吟來說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主持人 李英茂的開場白,道出他與導演郭亮吟八年前在宜蘭縣史館相識的一段經過。

8年前,當郭亮吟拍攝家族史的紀錄片《尋找一九四六消失的日本飛機》,為了追尋她阿公在戰後從台北來到宜蘭標買南機場報廢的日本飛機的一段故事,郭亮吟來到宜蘭訪問多位當年的耆老,也來到宜蘭縣史館找資料,因此和多位縣史館工作人員成為朋友,並認識在館內擔任13年志工的李英茂老師,以及林屋鐘錶店的 林平泉先生。會場當天,林平泉先生也有來到放映會場,郭亮吟也邀請76歲的李英茂老師擔任宜蘭放映會的主持人… (more…)


(右起 導演 郭亮吟和主持人 古少騏與現場少年工前輩對談)

【來源:emeraldhorizon / 發佈日期:2006/05/014】
【攝影記錄:王寶鍊 林玫君 錄影記錄:林佳雯 主持人:古少騏 】

桃園文化局的放映會後座談中,一名外省第二代的蕭姓觀眾說:「當我看到《綠的海平線》的放映訊息,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怎麼會有傻子要拍這樣的一部片?」,他很敬佩如此年輕的工作團隊卻願意花費多年時間製作歷史紀錄片。蕭先生紅著眼眶地說他很感動有機會可以看到這樣用心製作的影片。

《綠的海平線》讓蕭先生回想起父親在戰亂中從中國被拉到台灣來當兵的顛沛人生,他驚訝這樣記錄一群台灣少年工的紀錄片,卻是可以觸及不同族群的內心底層,因為這是部對一群不同抉擇和命運的「人」能夠謙虛以待、仔細聆聽的歷史影片… (more…)

By Ho Yi
STAFF REPORTER
TaipeiTimes, Friday, May 12, 2006, Page 17

Emerald Horizon: Shonenko’s Stories (綠的海平線), by documentary filmmaker Kuo Liang-yin (郭亮吟) has began an islandwide schedule of screenings which will run until the end of this month.

A film of great historical value, Emerald Horizon reveals the hitherto untold stories of Taiwanese child laborers, or shonenko, who were sent to Japan to manufacture fighter planes during WWII. Most of the 8,419 Taiwanese child laborers, aged 12 to 14, came from poor families and wished to receive an education and find paid work in Japan as promised in their contracts. But their dreams were never fulfilled as Japan surrendered to the Allied powers. Some of the children stayed on in Japan, while others returned home. Another group moved to China…. (more…)

【來源:emeraldhorizon / 發佈日期:2006/05/011 】

第八屆台北電影節今天正式公布入圍名單,今年共有180部影片報名,最後27部入圍。本屆參賽之紀錄片類共有6部影片 (more…)

【來源:emeraldhorizon / 發佈日期:2006/05/011 】

關於眾多觀眾和少年工前輩來信、來電詢問《綠的海平線》是否可以增加映演地點和場次,工作團隊的答覆如下,盼各界人士和友人諒解,也能多多熱情支持我們能夠持續性地舉辦《綠的海平線》放映活動—- (more…)

戰後,台灣少年在宿舍合照,日本神奈川縣。 (圖片提供/紀錄片《綠的海平線》)

(原文刊載於2006.5.10 自由時報 副刊)

我常說歷史是「鏡與窗」,鏡子讓人回顧過去, 窗戶讓人展望未來。人群、空間、時間、事物構成歷史,人人都是歷史的創造者,而歷史學者回顧(review)歷史,蒐集資料分析整理研究(research)歷史,歷史的素材著作使歷史再現(represent),再現的形式甚多,包括史著、戲劇、文學、音樂、影像、史蹟訪察等,這些再現使歷史知識能夠教育傳承而讓人記得(remember)歷史,形塑該群人的歷史集體記憶,建立其認同意識。 (more…)

當紀錄片的生產和映演,在台灣愈加地傾向成為新的流行與消費性事物時,《綠的海平線》安靜、深刻的端出一部具有典範價值的紀錄片製作。這部以大量的訪談、影片檔案、資料研究、和聲音所構築起來的歷史陳述,透過對日本殖民末期的台灣少年飛機工的血淚歷史經驗,在微觀取徑的材料裡,勾勒出一個有著宏觀意義的歷史視野。少年工們再現自己歷史經驗和記憶的話語,在導演準確的敘事和剪裁取捨下,成為一組觀點開放卻耙梳清晰的、呈現了歷史之複雜多義面向的、具有超越族群政治泥沼的反省訊息。

《綠的海平線》展現了台灣少見的紀錄片專業製作水平。精準的剪接、平穩的運鏡、上乘的配樂、高品質的聲音處理、林強優美而溫暖厚實的閩南語旁白,這些基本功在許多急切而鬆垮的紀錄作品裡常不見講究,但本片導演一絲一毫嚴謹以對。同樣令人敬佩的,是這部作品展現的人道主義的層次。《綠的海平線》裡台灣少年工故事的讓人深刻動容,在於它並非設計、炮製強迫性的速成感動,或者創造兼捕捉受訪者容易失控的情緒,而是理性平靜的讓事實講話,讓歷史本身感動觀眾,進而能有沈澱情緒、反省歷史、認識問題的空間。郭亮吟導演與製作團隊的謙抑、嚴謹、與專業,清楚反映在《綠的海平線》的作品氣質上,幾乎無懈可擊。

—-郭力昕,評論工作者

(本文歡迎轉載 但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來源:emeraldhorizon / 發佈日期:2006/05/08 】
【攝影記錄:王寶鍊 林玫君 錄影記錄:林佳雯 主持人:古少騏】

影片還沒開映前,現場突然陷入一片黑暗,工作人員還以為停電事件重演…原來是放映師 李先生誤認為放映時間已到就關燈要放片了…後來李先生將現場燈光稍微調亮,新竹影博館的編審 林怡君小姐和導演 郭亮吟就在昏黃的燈光下為影片開場…

怡君先介紹新竹影博館的前身為建於1933年的「有樂館」,這一棟富有歷史感的老建物,有著許多被遺忘的故事…當年新竹地區的神風特攻隊員在執行死亡任務前,軍部會安排他們來「有樂館」看人生最後一場電影…怡君說,《綠的海平線》的影片背景和當年神風特攻隊的歷史時空相仿,因此在新竹影博館放映《綠的海平線》有特別的意義…

雖然現場昏暗,卻仍可看清楚放映廳的樓上樓下都擠滿了觀眾,導演 郭亮吟在這樣的氣氛下,對大家說「每次放映《綠的海平線》,我都覺得自己好像時光轉換機的機長,將帶著觀眾跟著台灣少年工展開一段未知的旅程…」

(樓上樓下即將滿座的觀眾席)

—- (more…)

從1946年消失的日本飛機到台灣少年工的故事

這兩年看了好幾十部紀錄片,其中2004年台灣地方志影展裡兩部印象特別深刻,一部是與勞工庶民鬥陣相挺的紀文章〈鹿港苦力〉,它甚至成了我期末論文的文本材料;另一部是從家族史展開戰爭期歷史追尋的郭亮吟〈尋找1946年消失的日本飛機〉,不僅內容觸及許多底層神經,年輕導演的誠懇認真也令人動容。

〈尋找1946年消失的日本飛機〉是導演從阿公買下戰鬥機做鍋子,發展家族企業為開端,偶然進入日本殖民末期到台灣戰後初期的記憶追尋,原來「日本零式戰鬥機」從戰爭用途在日本戰敗後,台灣人發展一種改廢鐵製成鍋具的特殊產業,然後看見「那個時代」竟有許多台灣少年被徵召到日本「造飛機」,而這部片的「延續」正是〈綠的海平線:台灣少年工的故事〉… (more…)

【來源:emeraldhorizon / 發佈日期:2006/05/06】
【攝影記錄:王寶鍊 錄影記錄:蔡晏珊 主持人:古少騏】

(新竹市文化局影博館映後座談,台前左起為導演 郭亮吟,主持人 古少騏。)

少年工前輩 張清松先生問大家,「在場的觀眾啊!這部影片會讓我們(少年工)想哭啊…很想掉眼淚,你們呢? 看了會不會想哭?會不會想掉眼淚啊? 」。現場很多觀眾點點頭…… (more…)

(轉載於 部落格 mlkj24

這是一個發生在太平洋戰爭末期,你我生活小島上的故事。

日本募集,或說是半強迫了幾千位台灣的年輕人到日本做飛機,去時
日本身,歸時中國命。這部紀錄片述說著他們的故事,從募集前,戰
時,到戰後。大部分的人回台灣,有的人留在日本,有的前往中國卻
遇到文化革命;這些人某些程度上來說是幸運的,他們之間的某些人
回到家的時只有一個骨灰罈。

我想要說的是我今天去看新竹首映場的心得。由於是新竹首映,邀請
了許多那時代的前輩到場觀看,他們用他們熟悉的語言互相交談,用
河洛話,客家話和日語;最常聽見的還是日語,還有些人還會互相行
軍禮,十分有趣。

觀眾群只有兩個極端,一邊是少年工以及他們的家屬們,一邊是大學
生。當螢幕帶到日本的老圖片或地圖時,老先生們興奮的在座位上討
論,時而發出笑聲,當然年輕的一輩不會懂;而當影片帶到 228以及
白色恐怖時,那個年代的荒繆卻引來年輕一輩大學生的笑聲,而老人
們大多都噤聲。

不知道這樣是幸還是不幸,要說他們是對歷史的無知還是說對悲情的
拋離,轉而能用更輕鬆的角度去面對。我是很嚴肅地看待這段歷史,
只是不知道跟我年紀相仿的其他人怎麼看。

……我們一直不是棵大樹,在時代的巨浪下勉強的在水面上呼吸著,在無盡的翻轉中;噤默的守著自己親愛的家人,但每個時代每個時代的人們,他們的魂與聲音到哪裡去了呢?他們是曾經確確實實的活著的啊….. (more…)

5/3 (三)宜蘭羅東運動公園 | 宜蘭縣羅東鎮公正路666號
——-宜蘭綠色影展 | 免費進場 | 露天放映 | PM 7:00 播放影片

因為天候不佳,主辦單位 綠色影展取消放映,敬請原諒!
歡迎各位到宜蘭縣史館來觀賞影片,感謝您的支持。

5/13(六)宜蘭縣史館 | 會議室 | 宜蘭市凱旋里縣政北路3號
——-免費入場 | PM 2:00播放影片

不得不說,看完這部片之後,大出我意料之外。

這的確是個冷調的題材,但他們讓我感受到了冰冷的飛機鐵片之下所包裹的炙熱溫度。我以為我會看到像一般的政令宣導片或歷史短片,充滿著年代數字或是專家學者的評論。沒想到,我看到的是一個個在大環境下求生存的生命… (more…)

龐大的資料與歷史細節,深沈的流動,沈靜的照亮了歷史裡曾經的那道刻痕。這是一部既不暴力、也不逼迫你悲傷的紀錄片,很深的觸動了我心裡的一個角落…… (more…)

【來源:emeraldhorizon / 發佈日期:2006/05/01 】
【攝影記錄:林佳雯 林玫君 錄影記錄:瞿筱葳 主持人:王昭華】

(觀眾參與映後座談,左起為主持人 王昭華,導演 郭亮吟面對著觀眾席。)

下午五點整,《綠的海平線》工作團隊人員剛抵達在誠品地下視聽室,正要開始佈置場地和前置準備工作。一個年輕女生來到櫃檯前,輕聲詢問:「現在可以買票嗎?」,工作人員瞪大眼睛問:「你現在就要買《綠的海平線》入場卷?」。

售出第一張票後,購票處前就開始排起買票隊伍。六點開放入場時,人潮迅速湧入會場,不一會兒,席次將近滿座,工作人員開始清點空位席次,趕緊加搬椅子,讓更多的人可以進入會場。

導演 郭亮吟原本正與主持人 王昭華討論著當日座談流程,聽到工作人員通報售票情形,不禁從門縫中偷看購票入場的,好奇著:「來的人都是什麼樣的觀眾啊?」。當她發現都是隊伍中都是年輕人時,她驚呼:「他們怎麼知道影片的映演消息?」…. (more…)

……我們一直不是棵大樹,在時代的巨浪下勉強的在水面上呼吸著,在無盡的翻轉中;噤默的守著自己親愛的家人,但每個時代每個時代的人們,他們的魂與聲音到哪裡去了呢?他們是曾經確確實實的活著的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