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原載於 溪底遙學習農園

【好消息放送】 2007年黃柳丁醋預購中

【摘錄/轉載】社區學園─溪底遙的自然教學與圖書館(文/馮小非)

溪底遙從2003年開始,試著和農民一起學習對自然友善的耕作方式,這幾年和農民一起學習的過程,除了和自然相處的愉悅,在面對「學習」的課題上,也讓我反省了許多過去沒有意識到的盲點。

跟農民比較起來,我的成長過程可說非常順遂,兒時住在台北,學校的資源豐富,放學後有逛不完的書店,家裡對買書錢從來不省,父母對功課也管的緊,讓我儘管想偷懶,也還是熬完了升學階梯。

這裡的孩子不是這樣長大的。中寮鄉沒有書店,鄉內只有一個圖書館,平時只有白天開放,居民又都住的零散,路途遙遠,早年放學就要趕緊走路回家,否則天黑了都還沒回到家門,現在是靠父母接送,但是回到家除了看電視,幾乎沒有其他延伸的閱讀可能。

因為世代務農,農民們的父母親也對學校的教育不熟,近年來的隔代教養越發嚴重,成年人多數離家,阿公阿嬤識的字還沒有小孩多,孩子在學校遇到挫折瓶頸,回家大概也無法找到協助,如果自己念不懂,那就放棄吧,反正學不會就是學不會,老師也不管。

我們的農民,甚至他們的下一代,多數是在這樣的氣氛中養成的,「這不可能」、「我做不到」是這幾年來,我最常聽到的一種反應。這些話語從大人的口中說出,已經夠讓人難過,但是有一次我看見農友的孩子,不經意的脫口而出說:「這不可能啦!」,讓我十分震驚,這個才9歲的孩子,現在就學會用這樣的方式面對自己,往後的人生會如何呢?

我逐漸意識到,信心的挫傷,不只發生在大人身上,孩子們在中寮的現狀中,也受了好多傷,清水國小的林宜成校長感嘆著,父母的情況、家庭的氣氛,以及學校教育的方式,幾乎讓孩子們受傷成殘,必須花好多的力氣,才可能修補回來。

在農園的情況比較穩定了之後,我們決心來關注孩子的教育議題,恰好聚落裡的一個老農,用一生的積蓄到庄內買了新的透天厝,留下一個鐵皮三合院,幾棵大樹,和一小塊田圃,我們決定租下來,把這幾年因朋友義務協助,因而省下的一點積蓄,拿來整理房子,把原有的鐵壁切割開窗,鋪上木地板,油漆粉刷,改善廁所、通風….我們想在這裡開設一個「學園」,讓孩子與大人,有機會用不同的方式來學習。

更多延伸閱讀, 歡迎上

溪底遙學習農園網站(http://www.befarmer.com/)
溪底遙學園開幕了(http://www.befarmer.com/main/cat1/cat117/)
社區學園─溪底遙的自然教學與圖書館(農事之後:社區學園的發想)(http://www.befarmer.com/main/2007/04/post_866.html)
2007 黃柳丁醋預購(http://www.befarmer.com/product/cat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