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你寄來的影片,
在晚上的靜謐裡將它閱畢。
再見你時,你帶回來第二部完成的紀錄片;
說是 要在台灣映演前讓我先看看。

想著你一路從參與台灣的地方影像記錄,
到負笈前往美國西岸攻讀電影碩士,
異地的你念茲在茲的到底還是台灣這塊土地!

我驚訝於你拍攝影片的速度之慢工,
猶記得你的第一部紀錄片前後四年多時光,
追索自己家族關於阿公在台灣光復後標買飛機廢料製作鋁鍋的情事;
繼而又從中挖掘出關於飛機少年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這幾年你總是透過電子郵件,
與我娓娓道來籌拍少年工紀錄片的心情,
搜索史料的挫折、聯繫受訪者的不易、拍攝過程到剪接後製的瑣碎….
常常工作告一段落已經是夜半三更。
一會兒來信說你在中國內地,只為了追尋少年工的年少徬徨腳步;
一會兒又在日本北國寒冬中,只為一場等待三年的皚皚白雪。

影片中出現一張張泛黃照片、信件、家書、甚至死亡名單,
以至於日本國保存的二戰時期大量少年飛機工珍貴歷史影像,
我幾乎無從想像你如何去梳理這一堆龐雜的資料,
而你竟超乎常人的耐心,
慢慢地爬梳出一個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的架構,
將這幾位少年工受訪者的回憶置入相對時空中。
這部片子的影像層次以及故事敘事與過往作品相較豐潤許多,
停格、倒轉、重播,我一一留意你處理影像的細微之處,
竟也一再令我情緒漲滿胸口。

少年工受訪者以流利的閩南語、客語、日語,
在鏡頭前定定地述說著自己的回憶,
不明說卻兀自彰顯出台灣的語言、族群文化之多元,
亦與它長期以來受殖民的政權更迭有關。
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讓受訪者的情感在鏡頭前汨汨地流出,
內心豐厚情感溢於言表。

林強這一位十多年前高唱〈向前行〉的歌手,
在十多年後的你的片中擔任旁白,
從激動的高歌吶喊轉變為緩緩沉靜的聲音演出,
他的聲音或許能夠帶領莘莘學子走入相距遙遠的歷史記憶中。

當我看到台灣少年工被迫為了某些理由選擇居留地(國家認同),
也看到荒謬的政治因素造成他們成為犧牲者,
我憶起曾經
展讀台灣母親回憶錄是一篇篇擦消去真實的篇章,
若非有你這般追索與探究,
這些被淹沒的歷史何日重現。

在台北街頭咖啡座訪問少年工阿伯,
每每憶及過往,他專注的眼神顯得悠悠遠遠….
時而手撫額瞇著眼,在仔細回想中與我們述說他的所知;
時而雙手比劃,說著在異地的嚴格軍事訓練過程,
那模樣正和片中的歷史影片如出一轍。

眾多少年工阿伯的故事拼起那時代一幅圖像,
引領我們回溯戰爭期間生存不易、只為討生活的年代。
於今,
我們又將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迎向另一個不易的年代?
又將以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台灣母親?

佳雯2006.04.04於台中
———————————————————-
《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製片。
大學畢業後因緣際會踏入台灣地方文史工作,九二一地震過一年多,在中部地區參與農村聚落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