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宏彬

人與人之間,總有些難以想像的連結。每一次我想起我的朋友阿亮,第一個浮現腦海的事物,就是飛機。不知從何時開始,我聽了她許多關於飛機的故事;聽了關於戰後的阿兵哥們如何將鹽水撒在飛機上,然後偷偷地將飛機報廢變賣。也聽她說,爺爺如何孤注一擲的借集巨資,標下這些飛機,開創了家族製鋁事業……

大學畢業後,我遠離煩囂至宜蘭任教職,她追隨著飛機的身影居然也到了宜蘭。在廢棄的南機場跑道上,我們聽著日治時期宜蘭人被徵招建造機場的歷史;那時天氣晴朗,隱約可以看見遠處的龜山島,身邊兩頭水牛愉快的玩泥巴打滾。不久阿亮赴美專研聲音影像,這些關於飛機的故事與回憶變成了她第一部紀錄片《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中的素材,我們看到一個長髮的身影穿梭在台灣各地與不同人對話著,不斷追尋著自己與家族的記憶。

今年,阿亮完成了她的第二部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台灣少年工的故事》。這片的緣起,卻也奇妙的與飛機有關;在拍攝《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的過程中,阿亮意外的認識了二次大戰末期,被日本徵招製造飛機的少年工。在這幾年醞釀、籌拍少年工紀錄片的過程中,雖然我並沒有參與製作,卻持續的扮演著一個好聽眾的角色,又聽了阿亮很多的故事;聽她為了尋找資料與畫面,在寒冬裡遠赴美國國會圖書館、日本高座,甚至是中國新疆等地的艱辛與趣事;聽著她分享與少年工阿伯們的訪談過程中,那些無奈又難忘的過往;還有在剪接後製過程中,無比煎熬的細節磨合和調整。阿亮的堅強意志令人動容,也讓我非常期待在新片中,她會如何的編織與呈現這些珍貴的材料。

選擇少年工作為故事的主軸,意味著這是個歷史紀錄片。台灣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優秀且受歡迎的紀錄片,如「南方澳海洋記事」、「石頭夢」及「無米樂」等等。這些紀錄片關懷的都是當下的議題,且通常都以「重要卻被遺忘的社會現象」的方式呈現,來彰顯導演的關懷及吸引大眾關心。無可否認,一個當下且就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社會議題,是值得被紀錄、討論及重視的。外籍勞工、多元族群以及台灣農業存續等議題的重要性似乎是不證自明的。而歷史紀錄片的拍攝,則需要更多的辯證;導演必須說服自己也說服觀眾,為何「過去」與「現在」相關連。面對歷史,常見的題材有兩種,人物或事件;像是「台灣百年人物誌」、「二次大戰回憶錄」或者「228事件調查書」等等。這些題材受歡迎的原因很簡單,一來是因為材料眾多且易尋,二來則是容易引起大眾興趣。

放在這樣的脈絡下,阿亮的新片,《綠的海平線》是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它是個歷史紀錄片,與當下的任何重要議題沒有直接關聯;而在它的歷史陳述中,沒有英雄名人,沒有專家學者,也並不集中討論重要事件。我們甚至看不到導演;那個在《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中來回穿梭訪談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個個的少年工阿伯,一張張泛黃的歷史照片,還有一段段珍貴難尋的影像紀錄,靜靜的述說著他們的故事。

我非常享受《綠的海平線》的敘事。阿亮並不急著去論斷什麼。她知道這是一段錯綜難解的歷史,不願意如許多廉價的歷史紀錄片或新聞報導一般,急躁的剪貼專家學者的隻字片語來為過往下定義。在片中,一個個少年工阿伯們,坐在家中安靜的陳述自己的回憶。阿亮彷彿有種奇妙的魔力,能讓每個受訪者安心的面對鏡頭。對照著老照片與影像,阿亮不急不徐的鏡頭與剪輯,讓每一段畫面都能夠自在的呼吸。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節奏中,阿亮又能夠將錯綜的影像與陳述精彩的交織成一體。我常著迷她的畫面構圖,那常常不是單一的影像,而是許多影像文字重疊交會下,同時充滿著許多意義與想像的畫面。綠色海面上,飛機緩緩的劃過地圖,泛黃的少年無聲的凝視著。這樣的自在又複雜的畫面呈現,也呼應了整個少年工故事線的進行。隨著影片的進行,我們看見了許多不同背景的少年工,因為求學、經濟或認同等不同因素而成為少年工;他們在日本的生活以及戰爭的衝擊;以及戰後選擇台灣、日本或中國的心情與無奈。這些阿伯們都是少年工,卻也同時有著各自的人生與遭遇;而他們各自的生命史,卻又緊密的與整個時代的進行相連結。在《綠的海平線》中,阿亮將少年工、生命史與東亞史等紋路編織成一條沈靜的線,讓故事、影像與聲音彼此呼應連結。

《綠的海平線》是一部難得的歷史紀錄片,成就了一個獨特的風格。台灣的歷史,除了成為政治人物爭鬥的廉價工具之外,除了濫情的苦難悲情之外,從《綠的海平線》中,我看到了真誠與安靜。這樣的故事看來離我們遙遠,但卻能觸動內心深處的共鳴。就像片末一位少年工林文瑞阿伯說的,那是個戰爭的年代,一切都無法預料、無法預想。我看著他的臉,突然間湧出某種莫名的情緒。那張無奈卻又帶著苦笑的臉孔,讓我想起《無米樂》中搶收稻穀的崑濱阿伯,也想起屏東老家中外婆曾告訴我的故事,關於戰爭和她的青春過往。我想,外婆也會喜歡阿亮的《綠的海平線》才是。

———————————————————
許宏彬 現為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歷史博士候選人。

導演 郭亮吟 多年好友,從《 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 》到《 綠的海平線 》的製作,多次協尋影片所需的史料,連絡相關人士等等,並且10年來耐心地聽她叨唸著飛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