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you know Taiwanese Shonenko’s stories?」,我在錄音間工作時,問擔任配音的日本少年,是否有聽過台灣少年工的故事。

20多位的日本少年紛紛舉起手來搶答,「I know! I know Taiwan Shonenko!」。

日本少年們的英文非常流利,活潑大方地爭問著我關於台灣的事,但是講到「台灣少年工」時,他們還是會以日文發音說:「Taiwan Shonenko」,因為他們每個人都知道「台湾少年工」…(註:「SHONENKO」為「しょうねんこう(少年工)」的日文發音)

————————-

紀錄片《綠的海平線》的影像和聲音後期製作,因為工程需要,而將工作現場直接拉到日本神奈川縣的大和市,這裡也就是台灣少年工昔日受訓、工作的「高座海軍工廠」的所在。

當年台灣少年工員的書信和日記多以日文寫成,因此我和製片 藤田修平決定要請少年來作日語的聲音表演,然而為了避免職業少年聲優的聲音表演僵硬,但又能夠有在水準之上的表現,於是藤田和我花了許多心思去尋找非職業的少年聲優,(註:「聲優」為「配音員」之意)。

此外我們還要錄製一首日文歌曲「故郷を離れて(離開故鄉)」,也是台灣高座會(元台灣少年工所組成的社團組織)的會歌。這首歌是在第二次世界戰爭時,台灣少年 李添石利用在防空地下工廠工作的時間,譜寫而成的一首曲,歌詞中道盡台灣少年在異鄉工作的辛酸與心聲。即使經過了60年,聽見白髮蒼蒼的元少年工員唱起這首歌,我心裡都會有許多感慨和激動。

幸運地,在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中學校」的協助徵選下,並得到學生家長的同意,找了20多位日本少年來擔任紀錄片《綠的海平線》的口白配音和歌曲演唱。當13、14歲的少年陸續走進錄音室,我驚呼:「他們的身影像極了老照片裡的台灣少年啊!」。

學校的音樂老師 平石先生學過聲樂,製片 藤田學過音樂指揮,而我的專長是錄音工程,因此我們分工合作地開始整個錄音工作,日本少年在平石老師的指導下,反覆練習台灣少年工的「故郷を離れて」。

歌曲錄製結束後,製片 藤田針對每一篇元台灣少年工的書信稿來指導日本少年作聲音表演,耐心地解釋每一封信的故事和背後的心情。日本少年跟著藤田一次又一次地試唸著稿子,還會適時向藤田提問一些特殊古字和名詞的讀法和字義。

日本少年身體站得筆挺,神情認真專注,聲音乾淨自然不造作。當我在錄音聲控室裡,看著少年雙眼閃閃發亮,喇叭傳來他們唸著書信的聲音, 心裡有許多的感觸………

工作結束後,孩子們站成一排向我深深一鞠躬,然後陪我將錄音間收拾乾淨。我和他們走出到錄音室,送他們離開。每個日本少年都是騎著單車來參加當天的錄音,他們騎著車回家時,他們還一邊唱著「故郷を離れて」,一邊向我揮揮手說再見。

看著他們離去的背景,心裡想:「倒底是什麼樣的緣份,讓我和這些人、這些事相遇」?

自1990年後,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的中學校裡,老師們開始在課堂中教導學生關於台灣少年工的故事。因此當地的孩子都知道,曾經有8,000多名和他們年紀相仿的台灣少年在戰爭中,離開父母、遠離家鄉,來到附近的高座海軍工廠工作。

一個日本鄉下的小城市裡,有這麼多日本少年知道台灣少年工的事蹟,然而在台灣,知道台灣少年工故事的台灣人有多少?

希望藉由紀錄片《綠的海平線》的推廣和放映,能讓更多台灣人可以知道這一段重要、卻被遺忘的歷史。《綠的海平線》除了將在台灣有放映活動以外,也將會在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舉行放映會,和當地的居民分享他們參與協助的製作成果。

製作筆記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