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日本面臨戰況吃緊、人力資源緊縮下,決定從殖民地的台灣招募海軍年少工員,到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的海軍空C廠(後更名為高座海軍工廠),學習、製造戰鬥飛機。1943-1944年之間,總計有8000多名的台灣少年被送往日本,戰後,一直到1946年才陸續被送返回台灣。


《綠的海平線》呈現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少年考量個人、家庭經濟與社會環境等因素,而志願報考海軍年少工員的背景,以及戰時在日本製作飛機的經歷,與戰後在台灣、日本與中國命運殊途的遭遇。


自1998年,郭亮吟開始製作《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是有關於台灣在戰後將日本飛機製作成鋁鍋的紀錄片,也是她個人的家族故事。在拍攝的過程中,她接觸到台灣飛機工的歷史,因此她和工作團隊陸續展開製作《綠的海平線》,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與採訪,也才真正了解台灣飛機工的歷史,其實是八千多名台灣的童工在戰時到日本生產戰鬥飛機的歷史。


這一群台灣少年親身參與了戰爭與軍事生產,終其一生都深受影響。本片除了查訪他們在日本學習生產戰鬥飛機的過程以外,去追尋當時少年報考的背景與動機,並考察他們在戰後受到影響的人生經歷。因此探索台灣少年工的歷史脈絡,也將是本片的主軸。


《綠的海平線》製作長達近四年的時間,2004年獲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灣)的「視聽媒體藝術專案補助」、財團法人交流中心(日本)和台灣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的贊助,影片2007年春由遠流出版社和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代理發行影片DVD, 希望藉由影片可以讓更多人分享這一群台灣少年工的戰爭體驗與記憶。

 


◎ 影片相關記錄

■  國際交流

■  國際放映放映

  • 2007年11月29日,放送協會(NHK,日本),「世界紀錄片(世界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 - World Documentary)」播映。
  • 2007年受邀參加日本大學紀錄片放映會、紐西蘭紀錄片影展(New Zealand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和台灣新聞局駐舊金山辦事處和川流基金會之台灣電影節(Taiwan Film Festival)。

■  電視放映

  • 2007年11月29日,放送協會(NHK,日本),「世界紀錄片(世界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 World Documentary)」播映。
  • 2007年11月26日,公共電視(PTS,台灣),「飆紀錄Live夜」系列節目。
  • 2007年2月2日,公共電視(PTS,台灣)「紀錄觀點」首播。

■  出版與放映

  • 2007年3月,遠流集團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出版影音光碟,8月期間與獨立書店合作舉辦「紀錄片《綠的海平線》獨立書店放映之旅」,讓觀眾與工作團隊近距離展開對話,獲得觀眾熱烈回應。
  • 2006-2007年間, 工作團隊在全台灣各地舉辦十多場地方巡迴放映會,導演 郭亮吟邀請台灣少年工成員蒞臨現場觀影,並和現場觀眾互動討論,當事人的現身說法,帶給觀眾們有如親臨歷史現場的珍貴體驗。
  • 影片在推出之後,好評不斷,除了獲得台灣各大主要影展的肯定之外,並廣獲台灣重要學術研究單位和相關大專院校科系邀請放映。


影片發行代理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886-2-23936968 傳真:+886-2-23936877

電郵:Service@wordpedia.com   地址:台北市100南昌路二段81號8樓


 

Copyright © Emerald Horizon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的照片與圖檔,非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CONTACT US

 

 

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