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眼眸的純真與失落-【綠的海平線】觀後記

………一直沒有停下來的,是時間的腳步。而永恆的停格,就是少年工當年英挺的身姿,和青春眼眸的凝視吧…..

——

唸國小的時候,家族相簿裡有張黑白的團體畢業照,裡面是一群整齊排排站的小學生,最前面一排是端坐的師長們。當中只有一個短髮的女生我知道是誰,媽媽說那是她。我認真端詳過許多次,卻總是無法將這個年輕稚氣的臉龐和媽媽的形象連在一起。如今才想到,這張一生當中唯一的畢業照片,對媽媽的意義是很重要的,否則搬家那麼多回,不太可能還在。

然後今天在看片子的時候,出現了許多張台灣少年工員的相片。這些阿公如果還在的話,也已經不年輕了(現場來看的阿公和年輕人大約一半一半,而且座位壁壘分明)。儘管已經約略知道影片內容,可是看到飛機駕駛座上,飛行裝和領巾打扮的少年工,巨大冰冷的軍機和燦爛笑容的青春臉龐,是多麼的不相襯啊。原本日本打算招募三萬名台灣少年工,後來去了八千多人-這麼多!影片中還有住在苗栗頭份,講客家話的阿公。看到一幕幕陌生的歷史,鮮活地在眼前呈現,有幾次我差點出聲驚呼了。

不過讓我最震撼的,還是林文瑞先生的遭遇。以前我總一廂情願地以為,被共產黨修理最嚴重的,應該是父親在中國的親人,因為老爸參加國民黨又到了台灣,一定給他們惹了許多麻煩。爸爸遲疑了很多年,想回去看看又怕到了中國臨時遇到什麼狀況,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要啟程,卻又生病無法成行。知道許多和父親有相似背景的老阿伯,家財散盡,返鄉夢碎,(海峽兩岸一邊一家對於我這種小孩,是很大的陰影和恐懼)只是囿於島內的某些氛圍,我也不想多提。

看到林先生去中國之後,在文革時期被下放到新疆烏魯木齊,還被當地軍法庭判了五年,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受苦的也有臺灣人啊!」這段流浪與返鄉的時空如此漫長,已經幾乎讓人不敢揣想凝視,可是真的有人從空白無語的歷史之中走出來了。

在影片放映後的座談會上,陳其鴻先生述說著當年15歲的小個子,認為自己是日本人,偷拿了父親的印章蓋同意書,結果接到了錄取通知。那時家裡住在山上,必須下山趕到中山國校報到,於是陳桑就拿了包巾簡單一捆準備上路。母親問:「你要去哪裡?」陳桑心虛不敢回答,後來才說要去日本,就一路往山下走去。母親在陳桑的身後拼命地追趕哭喊著,還跌跤了好幾次,在地上翻滾。可是陳桑的腳步終究還是沒有停下來。

一直沒有停下來的,是時間的腳步。而永恆的停格,就是少年工當年英挺的身姿,和青春眼眸的凝視吧。

——文/蔣茉春 宜蘭縣壯圍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