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meraldhorizon / 發佈日期:2006/05/06】
【攝影記錄:王寶鍊 錄影記錄:蔡晏珊 主持人:古少騏】

(新竹市文化局影博館映後座談,台前左起為導演 郭亮吟,主持人 古少騏。)

少年工前輩 張清松先生問大家,「在場的觀眾啊!這部影片會讓我們(少年工)想哭啊…很想掉眼淚,你們呢? 看了會不會想哭?會不會想掉眼淚啊? 」。現場很多觀眾點點頭……

————
靜謐午後,影博館的門窗在午休時間關閉,售票口的人也暫時離去。《綠的海平線》工作人員則正準備要接待即將來到影博館看片的50多位受邀貴賓。

少年工前輩們多數年紀大行動不易,有的人甚至需要特地從竹東和苗栗地區過來看影片,晚上的場次對他們來說不太方便,這一場午後放映會原本就是為了他們而加映的,因此工作人員預期這個星期五下午不會有太多觀眾。

一點半不到,售票小姐還沒有回到工作崗位,影博館的售票窗口前就開始出現觀眾詢問購票,不一會,像台北誠品那一場,年輕觀眾排隊購票的情形再度出現。

觀眾依序入座,少年工前輩也陸續進場,一下子,一樓的觀眾席已經坐滿,有些觀眾必須移往二樓去了…


(受邀貴賓到會場時,專注慎重地留下簽名。)

擔任貴賓招待的製片 蔡晏珊,帶少年工前輩們進場時,即聽見他們閒談中提到,「很久都沒有來到有樂館看電影了啊…」,覺得在他們的對話中,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新竹影博館」,竟延用舊稱「有樂館」,實在很有意思…..

新竹市文化局影博館的前身是日治時期建於1933年的「有樂館」,它也是全台第一座具有冷氣設備之歐化劇場。戰後,有樂館改為「國民戲院」,到了80年代沒落後,它也就慢慢淡出很多新竹市民的生活中…。如今,這些少年工前輩們料想不到,讓他們再次走入「有樂館」的竟是關於他們自己故事的紀錄片!

在影片放映後,主持人 古少騏首先以閩南語和客語開場,讓許多聽不懂中文的少年工前輩感到親切,也拉近了現在年輕觀眾和少年工前輩們的距離。許多坐在後排的年輕觀眾們,都願意留下來參加座談,雖然他們這一次說話的機會少,但是他們都很認真地聽少年工前輩們說他們的故事。


(現場會後座談,年輕人和少年工前輩們交流討論)

交流過程中,各領域的人士和研究者都給了工作團隊很好的建議和意見,導演 郭亮吟也說明~雖然短短一個小時的紀錄片不能納入所有訊息,但希望《綠的海平線》是讓人認識台灣少年工歷史的一個新開始。

現場許多年輕人發言,他們認為《綠的海平線》對少年工的影音紀錄,的確讓他們很震撼,也很訝異這樣和我們切身相關的台灣史,卻都沒有人知道。席中有人發問,為何這一批受有工業訓練的少年工在戰後卻沒有得到重視。導演 郭亮吟說明了這一批台灣少年工為何在戰後被置之不理,她並向觀眾拋出一個問題,「為何台灣少年工的故事會被我們遺忘了60年?」


(台灣高座會總會的秘書長 張清松分享他的感慨)

台灣高座會總會的秘書長 張清松先生說明那種他們曾經無人能訴、無人能懂的苦,「你們現在有的人,去當兵受訓,那是你們二十多歲的時候去受這樣的軍事訓練,我們那時候…只是個孩子啊!小孩子作錯事被打會掉眼淚,但是我們做錯事,被揍,如果掉眼淚,又會被揍,會一直揍到你不哭為止啊! 」

最令人感動的一刻是張清松先生問大家,「在場的觀眾啊!這部影片會讓我們(少年工)想哭啊…很想掉眼淚,你們呢? 看了會不會想哭?會不會想掉眼淚啊? 」。現場很多觀眾點點頭,張先生很感慨地說: 「真的非常希望《綠的海平線》紀錄片可以有更多的人來看,可以到日本去放映,讓更多的人知道少年工的故事,我們真的很感謝這麼年輕的團隊為我們所作的事….」。

(現在來賓踴躍參與會後討論。)工作團隊在此由衷謝謝在這個寧靜午後一起分享《綠的海平線》的所有觀眾,期待透過網路和口語的傳播,讓更多觀眾走進放映會來觀賞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