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紀錄片的製作,身邊的朋友聽導演 阿亮叨念10年多的飛機故事,他們長時間、近距離地和她一起工作,也一起收集了許多和飛機有關的故事。

導演 阿亮邀請了這些好朋友寫他們對《綠的海平線》的觀後感,或是參與製作的點點滴滴

————-

《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的首次拍攝是1998年,我拿著和朋友借來的Hi-8攝影機訪問阿公。

但是找飛機的開端,時間點可以再往前推到10年前,當時的我正在製作公共電視的系列節目《台北新故鄉》,經常在台灣分館找資料,也因此意外看到台灣日日新報在戰後所刊登的飛機廢料之招標廣告,也才因此發現阿公所說的飛機標賣是真有其事……

我自小就對於飛機深深著迷,經常去鎮上的圖書室找和飛機有關的科學畫刊、或是飛行士的傳記故事來讀。家裡開工廠,藏有一些關於機械理論的日文書籍,即使當時孩子的我還看不懂日文,也都讓我愛不釋手。

10年前開始找飛機的旅程,也算是我童年時期對飛機熱愛的一種實踐方式。

但我也發現對飛機的喜愛,已經不是對機械的迷戀,而是飛機故事的背後和人有關的那個部份,也因此從《尋找1946消失的日本飛機》裡的家族成員,到《綠的海平線》的台灣少年工們,我都希望透過飛機的主題,來說這些平凡人物的故事。

因為紀錄片的製作,身邊的朋友聽我叨念10年多的飛機故事,甚至被我拖下水當了10年的『找飛機』工作人員,或是因為『機緣』認識許多朋友。他們長時間、近距離地和我一起工作,不但對於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十分了解,他們也一起收集了許多和飛機有關的故事。

我的表達能力不好,僅能將製作筆記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因此邀請了這些找飛機的好友,希望透過他們的文筆來介紹《綠的海平線》。

很謝謝許宏彬打頭陣,先寫了第一篇介紹,我一直都很喜歡他的文字,讀著他的文章,覺得他甚至比我還了解自己。

『找飛機10年好友』的文章將陸續登場,敬請期待。

阿亮(郭亮吟)製作手記 200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