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傳遞不同世代的交集─淺談「綠的海平線」紀錄片刊載於部落格 Melodyyo ─ 留住中年的腳印

…….身處戰亂時期的青少年們,有的懷抱美麗憧憬,有的一心改善家計,再加上老師的鼓吹、勸導,於是他們或自願、或被動,紛紛響應號召,讓自己投入不可預知的未來。

這部紀錄片娓娓細述少年工的歷史,並且輔以珍貴的影片、照片、信件,而影音訪談部份呈現的真實感,讓人覺得既親切又感傷,年邁的長輩們,真切誠懇的述說過往,觀眾看了著實會心疼落淚。

紀錄片 DVD 中所附錄的花絮,也讓人覺得溫暖與感動,它有別於戰爭時代的凄苦,呈現的是希望的傳承…….

請按此 閱讀全文

小時候每當父母親談起日本治理台灣時期的種種社會狀況,
好奇之餘,也總覺得很模糊、很遙遠,畢竟那是自己來不及參與的世代。

年過半百,才慢慢體會,
學生時期使用相當多的時間,背誦數千年前山頂洞人的歷史,
卻對發生在六十多年前,自己生長的土地上的事實懵懂無知。

能夠有機會和「綠的海平線」紀錄片結緣,
打開很不一樣的視野,讓我深深感到慶幸。

以前總以為日治時代所徵集、募集的台籍人士,
都稱為「台籍日本兵」(台灣特別志願兵),
雖然模糊的印象裡,有聽過「海軍工員」這個名稱,
卻一直以為屬於相同的編制。

事實上,「海軍工員」並非作戰的士兵,
而是赴日本協助製造新型戰鬥機的青少年,
他們年齡約在 13 到 17 歲之間。

日本政府於 1943 年以半工半讀、
工作後可升為技術員等條件,
從台灣徵召約 8 千 4 百多位台灣少年工,
赴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高座海軍工廠製造戰鬥機。

身處戰亂時期的青少年們,
有的懷抱美麗憧憬,有的一心改善家計,
再加上老師的鼓吹、勸導,
於是他們或自願、或被動,紛紛響應號召,
讓自己投入不可預知的未來。

這部紀錄片娓娓細述少年工的歷史,
並且輔以珍貴的影片、照片、信件,
而影音訪談部份呈現的真實感,
讓人覺得既親切又感傷,
年邁的長輩們,真切誠懇的述說過往,
觀眾看了著實會心疼落淚。

影片採取慢條斯理的步調,
內容細水長流般的深入觀者心中,
觀者會不自覺的就更用心地追逐畫面,
惟恐漏失任何小細節,損失可就大了。

紀錄片 DVD 中所附錄的花絮,也讓人覺得溫暖與感動,
它有別於戰爭時代的凄苦,呈現的是希望的傳承。

原來這些長輩們戰後都還有著聯繫,
解嚴以後更正式的成立「台灣高座聯誼會」,
每年聚會一次,由不同縣市輪流舉辦。

這個紀錄片裡所收錄的聯誼會拍攝部份,
一則是長輩們在 2003 年 10 月結伴前往日本,
參加「台灣高座會留日 60 週年歡迎大會」,
並領取遲了 60 年的畢業證書與在職證明書的片斷;
另一則是 2005 年在台北舉辦的
「第 18 屆聯誼大會暨回台 60 週年紀念大會」。

聯誼會上,長輩們攜眷同享重聚的溫馨,
也緬懷過往的追憶,有辛酸、有熱情,百味雜陳,
而紀錄片則為他們留駐了永恆的一頁,
未來將會一代一代傳遞下去,
做為歷史的見證,留當兒孫的文獻。

走筆至此,心中充滿感謝,
感謝「綠的海平線」紀錄片工作團隊為台灣歷史留下這麼珍貴的資產,
我也深信,工作團隊的每一滴汗水,絕對不會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