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來源/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攝影/林佳雯】

「錄客」是紀錄客家,也是以紀錄片觀看(Look)客家的意思。就文化意涵而言,客家紀錄片是客家族群歷史圖像的一部份,同時也是客家人共同記憶的再建立。為了與台中地區蓬勃發展的客家文化營造成果互動與交流,我們將於「土牛客家文化館」放映「新瓦屋再造」、「豐源圳傳奇」,以及「綠的海平線」(客語版)等三部與客家庄聚落發展、客家歷史記憶相關的紀錄片。除了帶領您以不一樣的視野觀看客家文化之外,我們將邀請在地文史工作者、學者專家、影片導演等出席映後座談,與您一同對話與討論、互相學習與分享。希望藉此傳揚客家文化、促進不同客庄文化間的相互交流。

「綠的海平線」(客語版)放映場次

活動時間:96年7月14日(星期六)下午03:30~05:40
活動地點:土牛客家文化館(土牛社區活動中心)
(地址:台中縣石岡鄉土牛村豐勢路德成巷10號)
與會人員:
1、主持人:張弘毅(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系副教授)
2、與談人:郭亮吟(本片導演)
吳學明(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所長)
范宜善(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專任講師)
台灣高座同學會中部地區少年工前輩們

詳細影片介紹

紀錄片一:新瓦屋再造(導演:彭啟原,片長96分鐘)

台灣高鐵在竹北六家設站,讓原本是傳統客家農村的六家聚落,面臨極大的蛻變。在地人面對如此巨大的改變,並沒有全然放棄,經過極力爭取,終於保留了重要的人文地景,像田邊的土地伯公和水圳,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聚落與夥房。2006年,行政院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進駐六家的「新瓦屋聚落」,將聚落營造成為「全國第一個客家文化保留區」,在公部門與在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試圖為傳統文化留下重要的根。

本片導演從1989年開始,用影像紀錄了竹北六家地區的人文地景,並關注在地文化工作者和團隊從事社區營造的過程,透過長達17年的影像關注,希望讓觀眾瞭解竹北六家地區歷史變遷,以及「新瓦屋聚落」再造的初期過程。

紀錄片二:豐源圳傳奇 (導演韓筆鋒,片長48分鐘)

台東縣鹿野鄉大原地區(現今的瑞和、瑞豐、瑞源、瑞隆四村)居民早期以旱田耕作,生活困苦。臺灣光復初期,遂以民間自發性的力量開鑿豐源圳,以作為灌溉之用。豐源圳開鑿之時,完全以傳統人力及粗器挖掘,不分客家、閩南、原住民等族群,全員投入開圳行列;當時每戶男丁自備器具、義務勞動,而女眷們負責炊事、支援後勤。在大原居民無畏艱辛的開發下,克服了不利生產的自然環境。現今豐源圳提供了每年兩期稻作的豐沛水量,更奠定了大原地區客家文化發展的根基。

紀錄片三:《綠的海平線》客語版 (導演:郭亮吟,片長60分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軍隊募集了八千四百多名台灣少年,前往日本海軍工廠生產戰鬥飛機。八千四百多名稚幼少年自此離鄉背井,奔向生死未卜的命運。本片採訪了數十位當事人,分別以閩南語、客語、日語和國語訴說他們的回憶,紀錄了他們在戰爭前後的人生起落,還原了這一段曾經被遺忘的歷史。

《綠的海平線》原片為閩南語旁白發音,為了將臺灣少年工這一段歷史,介紹給更多的客家觀眾,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與《綠的海平線》製作團隊合作,由文史工作者黃卓權先生為影片撰寫客語旁白,並邀請資深配音員邱展文先生用四縣腔客語配上旁白,希望在感情上能貼近這一群說客語的臺灣少年工長輩之外,也希望讓年輕一代的客家人瞭解,自己的族群曾經參與了這一段重要的歷史。

指導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聯合主辦: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協辦單位:石岡鄉公所、土牛客家文化館、台中縣政府客家事務課、 東勢鎮公所、
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台灣客家音像紀錄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