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座聯誼大會現場 五座銀幕同步播放紀錄片「綠的海平線」
照片來源 | 綠的海平線 攝影| 林佳雯
消息來源 | 盧金足/中國時報 2006.11.16 台中報導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徵募八千四百多台灣少年到日本高座海軍工廠生產戰機;當年的少年工如今已白髮蒼蒼,他們共組「台灣高座會」,昨天聚會,觀賞由林強旁白的台灣少年工紀錄片「綠的海平線」,一甲子的往事齊上心頭,許多人老淚縱橫。

台灣高座台日交流協會昨天在台中市舉辦第十九屆聯誼大會,來自日本和全台各地的九百一十八位少年工齊聚首。會員多已年逾八旬,不少人拄著枴杖與會,大家多以日語交談,還有來自日本的會員穿著日本傳統和服,宛如置身異國。

戰後乘船回台 巧遇李登輝

為讓大會充滿原汁原味的台日交流,靜宜大學日文系主任曾煥棋擔任翻譯主持人。台灣高座會台中區會長何春樹指出,當時可以到日本當少年工的人,必須在學成績優秀的中小學畢業生,在日本神奈川縣高座海軍工廠,以半工半讀方式,從事生產戰鬥飛機,換取高工和專科學歷。

後來日本戰敗,台灣少年工紛紛搭船返回故鄉,一九四六年一月留學日本的前總統李登輝還和部分少年工搭同一條船,當時只見這名青年安靜的在船上埋首讀書,沒想到後來會當上總統。

台灣少年工歷經二戰的動盪時代,當時國民政府實施戒嚴,少年工們只能私下交流,直到解嚴後,才組織台灣留日高座同學會,曾在高座海軍工廠與少年工共事過的日本人,也年年組團參與盛會。

六十多人遭不幸 無緣返鄉

台灣高座會在一九八八年舉辦第一次聯誼會,由各地區高座會輪流主辦,由於少年工們年事已高,不少人逐漸凋零,也讓這群老戰友們格外珍惜每年一次的相聚時光。

這次聯誼會有五十多人來自日本,他們有的是當年高座海軍工廠日本同事,也有不少人是戰後沒離開日本的台灣少年工。現在大陸新疆大學教書的「松尾造一」,還戴著六十年前少年工的藍色帽子,他說,自己出生在台灣,本名林文瑞,因緣際會落籍日本,心裡卻永遠是台灣人。

到日本當少年工後又重返日本完成大學學業的陳滿湖說,當時還有六十多人因為生病或空襲時被炸死,無法返回故鄉,令人不勝慨嘆,時代的落幕,他們將成為歷史紀錄。

觀賞紀錄片 人人老淚縱橫

會員中年齡最高的已八十五歲,有人感慨餘年不多,每年的聚會讓他們回到十五歲時的日子,又年輕了一次。這群老人觀賞剛拍攝完成的台灣少年工紀錄片「綠的海平線」,由「台灣囝仔」林強以台語旁白,娓娓道來當時「大東亞戰爭」悲歡離合的故事,在昏暗燈光下,會場安靜無聲,但竟已人人老淚縱橫,好像進入幽靜的時光隧道。